为什么要疯狂杀人?这个麦克白的答案太肤浅(5)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舍斯托夫认为,康德的这个判断包含了一些偏见,比如罪犯的灵魂就是十恶不赦的,它在杀死违背者的同时也杀死了可能的道德的愿望,就好像犯罪者先天地就想要当一个坏人似的。而在莎士比亚这里,绝对律令只是人的行为的调节者,它的作用是纯粹外部的;它的力量就像是警察机构对犯罪的警告。这个律令宣布了你是“恶人”之后,也终止了你的全部道德的可能性,因为你已经是恶人,已经一切都无法挽回。麦克白心中的绝对律令自动将他自己革出教门,“麦克白将再也得不到睡眠”,他甚至连祷告的可能性都不再有。正因如此,他接下来就只有接连不断开启杀戮,因为“我已然深深地浸泡在血泊之中,反正回归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那就在血海中漂泊好了……”(朱生豪译文)。
我们看到,他实际上恰恰是一个害怕绝对律令的人,他并不想成为一个大罪人,但是他的自由意志偏偏阻止不了他的绝对律令,绝对律令只在第一次恶念升起的时候有效,但如果警告失效之后,它带来的就是“破罐子破摔”,从而导致了进一步犯罪。
当然,舍斯托夫的意思绝对不是说麦克白的杀人是合理的,他更深入地探讨了麦克白的心灵。他发现,麦克白关心的只是自己是否能够得到安宁,而根本没关心邓肯或班柯的生命。因为绝对律令教导人只考虑自己,只关心自己。而真正的道德恰恰开始于绝对律令终结的地方。
舍斯托夫的意思是,人的道德高度不是看他是否愿意服从规则,而是看他是否有能力在他人身上感觉到自己,这也是最犀利、最直达“当下”的视角。麦克白夫人不想下手,因为她觉得邓肯睡着了的样子活像自己的父亲,下不了手,而麦克白则不然。所以关键的问题就在这里。难道只有自己的亲人是生命,其他人就是“别人”而已?更进一步讲,与自己“无关的”人的死亡就只是一串数字?
而上述三个电影改编中,也只有黑泽明较为细致地展示了麦克白对邓肯的感恩之情,以及班柯对邓肯的感恩、对麦克白的信任。这也是因为黑泽明是一个彻底的人道主义者,虽然他的这种人道主义是有局限性的,也改变了莎士比亚的一些本质上的东西。但另外两版甚至都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科恩版,几乎就是提供了一个当代主流的利己主义者可能如何行事的模板。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成为“孤狼”——而这样就只能带来最坏的结局。
人与他人的关系恰恰是当今世界最需要重新认识的一个问题。“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并不是什么空洞的口号,它建立在一种深刻的内在辩证法的基础之上。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