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交融,取法各有神妙:清代书法选萃(2)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赵之谦的魏体书风,给清代书法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马宗霍《霋嶽楼笔谈》云:“撝叔书家之乡原也,其作篆隶,皆臥毫纸上。一笑横陈,援之不能起,而亦自足动人。行楷出入北碑,仪态万方,尤取悦众目,然登大雅之堂,则无以自容矣。”这段对赵之谦评论,本文认为马宗霍没有看到赵之谦的内在特点。赵之谦用笔柔润中含刚劲,取法北碑,但是不追求刻意的刀刻痕迹,而是自然生动的表现魏体书的点画特征。

碑帖交融,取法各有神妙:清代书法选萃


lot 1913
吴熙载(1799-1870)、杨沂孙(1812-1884)
行书“郑斋”
镜心 水墨纸本 吴:35×75 cm
杨:32.5×65.5 cm
沈树镛上款。沈树镛(1832-1873),字均初,一字韵初,号郑斋,上海川沙城厢(今浦东新区川沙镇)人。咸丰九年(1859)中举,官至内阁中书。著述有《汉石经丛刻目录》、《汉石经室跋尾》、《书画心赏日录》。博学多才,长于考订碑版文字,嗜金石书画,精鉴别,收藏甚富,藏有宋拓《熹平石经》、宋拓《化度寺碑》、宋拓《李思训碑》、宋拓《大字麻姑仙坛记》等。
沈树镛(1832-1873),字均初,一字韵初,号郑斋,上海川沙城厢(今浦东新区川沙镇)人。咸丰九年(1859)中举,官至内阁中书。著述有《汉石经丛刻目录》、《汉石经室跋尾》、《书画心赏日录》。沈树镛博学多才,长于考订碑版文字,嗜金石书画,精鉴别,收藏甚富,藏有宋拓《熹平石经》、宋拓《化度寺碑》、宋拓《李思训碑》、宋拓《大字麻姑仙坛记》等。
当时学人对他的收藏评价极高,光绪七年(1881),杨守敬与日下部鸣鹤的笔谈中,谈到 “好古家”时说:“碑第一则南汇沈树镛。”吴大澂为沈树镛《汉石经室金石跋尾》作序也说:“数十年来,大江以南言金石之学者,前有嘉兴张叔未,后有川沙沈韵初,收藏之精,且富甲海内,尤非张氏清仪阁比。”

碑帖交融,取法各有神妙:清代书法选萃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