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开学综合征”(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叶敏捷认为,如果在这一阶段青少年没有建立起自我认同,很容易陷入虚无、迷茫,产生一些消极想法,诸如“没有人爱我”“生命没有价值”“这个世界和我没有关系”等。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良因素的长期累积、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促使一个人作出极端选择的也不会是单一事件,背后一般都有成长环境里长期累积的不良因素。”李献云说。
在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工作的过程里,李献云发现,出现厌世情绪和轻生行为的青少年,常常感觉其整体心理状况让其“别无选择”。
“虽然个体自杀会有外部的诱发因素,但本质上与个体的负性认知有关。这种负性认知是危险的,最终让孩子从困境走上了绝境。而负性认知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往往与其童年经历、家长的养育过程有关。”李献云说。
叶敏捷在门诊中见过很多严重厌学的青少年,他们学习时会出现腹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在检查身体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辗转到心理门诊后,有的家长会很生气,批评孩子“你就想偷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主任医生郑毅认为,在孩子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家庭的影响因素可以接近70%。
郑毅观察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通常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第二是负性的心理刺激太多,比如强迫孩子做不符合心理发展的事情。
“孩子从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来理解自己、理解社会,从而日积月累养成特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李献云说。
当孩子在家庭中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和回应时,便能确认自己是被爱的、有更强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在之后的成长中,这样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内在的稳定并懂得求助,在遇到挫折时,就不会将困境视为绝境。
但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挑剔甚至贬低孩子的行为,那么孩子便容易产生对自身的负面认知;如果长期压抑孩子的情绪表达需求,便会让孩子形成压抑自我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在进入学校和社会时出现种种问题。

正视“开学综合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