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古驿道上的奔跑者(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明朝沈榜《宛署杂记》云:“古步递曰邮,马递曰驿”,这套古代的“邮政快递”系统具体包括水马驿、递运所、急递铺三大机构,东山上仅涉及驿和铺。东山人对驿路的感受很深,“置邮者,国家之血脉,所以流通贯彻,使无壅阏之患也。凡期会簿书,闾阎疾苦,公使往还,边徼警急,莫不资焉。”(万历《襄阳府志》卷十七)
在古代,普通人出门,一天能走90至100里。龙泉山东侧介于柳沟铺与南山铺之间的茶店镇,距离成都约90里,由此就成了一个著名的歇脚点,有“成都东门第一栈”之称,鼎盛时有十大栈房,能同时接纳400多人住宿。而通过急递铺传递的文件书信,一天行300里,是普通人行走的3倍以上。而军情国事则是用马匹奔跑的600里加紧,平原地区最快可达800里加急。但这个代价非常大,60里的驿站需要两匹马,30里换乘一次。到驿站后再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非常消耗财力。所以日常所见的,是驿道上行色匆匆的铺兵,他们或可看作是如今活跃在街头巷尾的“快递小哥”的先驱。
铺兵 与时间赛跑
《大明会典》记载:“凡十里设一铺,每铺设铺长一名,铺兵要路十名,僻路或五名或四名……每铺设十二时日晷一个,以验时刻。铺门首置立牌门一座,并牌额全。长明灯烛一副,簿历二本。”实际情况,每铺铺兵不超过四名,以两名或三名最为多见。铺兵必须是“少壮正身”“健壮善走”,他们还有特殊的装束,“每名各置夹板一副,铃鑻一副,缨枪一把,棍一条,回历一本”。他们腰系皮带,上悬铜铃,手持缨枪,随身携带雨衣和文书袋,夜行时则持火炬。驿道上车马旅人听闻铜铃声、看到火炬,必须立即避开,而下一铺的铺兵听见铃声后即到门口迎候,接到传来的公文即刻再往下一铺传送。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代规定铺兵传递速度为一昼夜400里,到明代降为300里。凡到铺文书,不论多少必须立即递送,昼夜不停。万历重修《明会典》规定,凡铺兵递送公文,“不论昼夜晴雨,交接一毕立刻上路,递往下一铺,昼夜须行三百里,稽留三刻笞二十,每三刻加一等,罪只笞五十。”“若损公文一角笞四十,每二角加一等,罪止杖八十。”递送方法则是:“递送公文照依古法,一昼夜通一百刻,每三刻行一铺,昼夜须行三百里。但遇公文到铺,不问角数多少,须要随即递送,无分昼夜,鸣铃走递。前铺闻铃,铺司预先出铺。交收,随即于封皮格眼内填写时刻、该递铺兵姓名。速令铺兵用袱包裹,夹板拴系紧齐,小回历一本急递至前铺,交收于回历上附写到铺时刻,以凭稽考。毋致停滞差迷。如是公文到来不即递送,停积等待,因而误事机者问罪。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