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背后的历史真相(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巴夏礼“出使”的具体要求,那就是英法联军开进京城,互换天津条约,再订立北京条约。我们不难想象,在清朝的专制体制下,联军进城逼迫皇帝换约、订约,这样的“城下之盟”是对“九五”之尊的皇帝莫大的羞辱和冒犯。我们今天可以批评其许多愚昧的行为,但对受到无礼羞辱、冒犯的皇帝会作出怎样的反应,他的臣僚会如何处置,任何稍有历史感的读者,不至于毫无一点理解,对巴夏礼等施以不同的惩处,只是他们体制内的“正常”举动。
中国虽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古训,但并没有给予敌国使臣辱侮君主的权力。但清政府并没有走到砍了巴夏礼脑袋这一步,而只是将他一行扣留,因为他们以为巴夏礼不仅是使节,而且是窜犯京师的主脑,希望通过扣留他而逼退英法联军,清政府的求和行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火烧圆明园背后的历史真相


巴夏礼一行有英国33人、法国13人,除英国7人逃出外,余均在1860年9月18日被扣留,到10月8日释放。
根据清方记载,9月18日,巴夏礼与怡亲王等在通州谈判之时,张家湾之战爆发,巴夏礼一行在撤离途中被僧格林沁的部队抓获,在谈判破裂、战事地带发现敌方人员,军事主官决定逮捕,这个临时处置可以质疑,但不能说完全错误,因为这些人是在交战地区被俘,可以作为俘虏。
21日,英法联军在八里桥再次击溃僧格林沁部队,打开了通向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此后由恭亲王亲自出面与英法谈判,他提出的双方撤军停战,再行谈判,达成协议后再释放巴夏礼等。英法特使拒绝,称除非释放俘虏,否则继续进军。
这样,到10月5日,英法联军补给了弹药之后,继续前进。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便进行了大肆抢掠。《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的作者马士引用英法士兵的记载写道:“这些宫殿在第一天就被法国军队和一小支英国骑兵掠夺一空;‘这种掠夺行为继续了几天之久,而我们的(英国的)官员们,大多数都获得了很多东西……’”。在8日巴夏礼释放回来之前,英法特使根本不知道被俘人员的境况,但对圆明园的抢劫已经持续了三天!在押解途中,巴夏礼等一行的确受到了押解士兵一些虐待,这类虐俘行为直接20世纪“文明国家”的国际战争中依然常见,何况是19世纪中叶呢?巴夏礼等九名官员被关押在刑部,据刑部官员奏称,因他们是“夷酋要犯,饬令官人严加防范,并令提牢厅早晚饮食,均令其适意,不可稍加凌辱。”巴夏礼自己也说,他每天能吃到两顿米饭或面条,同时配有少量的肉和蔬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