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群山|傣族与水(4)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伴水而居的傣家人,把人类原始的民居发展成这种“空中楼阁”般的干栏式建筑。这一伟大创举,据说是傣族农耕社会的首领帕雅桑目蒂发明的,这是近水民族对温润、潮湿的热带雨林生存环境最佳也是最科学的选择。
关于竹楼,傣族民间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傣族先民在建造房屋时,是按照凤凰在雨水中的舞姿设计的,这种上下两层的干栏式建筑既能遮风挡雨,又能防潮、抵御野兽和蛇虫的侵害,还有利于通风散热。房屋梁子搭成框架,环环相扣,相互拉牵,形成一体,特别能抗震。
随着从原始部落走向文明村寨的过程,傣族先民告别了栖身的大树,告别了穴居的山洞,终于在依山傍水、土软风和的地方,建起了自己的美丽家园。
在被《永乐大典》称之为“云南史记”的《蛮书》中,关于古代傣家人的生活环境,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孔雀巢人家树上,象大如牛。土俗养象以耕田,仍烧其粪。”
这段具有特殊情调的田园牧歌式的历史,永远留在了民族的记忆和怀念之中。难怪后人要称西双版纳为“大象之国,孔雀之乡”,真乃有理有据,名副其实啊!

傣族先民们把澜沧江称为“喃咪兰掌”。“兰”意为“百万”,“掌”意为“大象”,意思是“百万大象繁衍的地方”。
在傣家人的心目中,大象就是吉祥、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在傣族创业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巴塔麻嘎捧尚罗”意为“神创造万物”或“神开天辟地”。开天辟地的英叭大神,正是依靠大象的力量, “才稳当当地把天地支撑。从此才有天,从此才有地,风大天不塌,水动地不垮”,民众才得以安生。所以,人们对大象的钟爱与崇拜,实际上是傣家人对森林真挚感情的自然延伸。
在西双版纳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中,除了大象,还生息着野牛、长臂猿、懒猴、熊、虎、鹿等530多种动物和孔雀、犀鸟、白鹇等390多种飞鸟珍禽。因此,这里才有“动物王国”“鸟类天堂”的美名。
这样众多的动物种群能在这里得到繁衍延续,与傣家人的生态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与动物相互依存,人与自然不可分离,毁灭动物,毁灭自然,实质上就是毁灭人类自身。这是傣家人早就有的觉悟。

傣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水稻,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因此, 傣族有“稻作民族”之称。
古老悠久的稻作文明,把傣家人和水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终于在世界东方,在澜沧江畔,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尚水”文化。傣族先民利用近水的地理环境,发明了水稻栽培技术,并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发展成“稻作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