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作家·访谈|郭沛文:90后作家真的已经不算年轻了(5)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澎湃新闻:
内心中有没有自己想追随的写作榜样?因为你说不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归类,虽然你强调自己出版的两部小说还是属于“类型小说”。但从《冷雨》到《鹌鹑》的转变可以看出你还是想追寻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案件推理。
郭沛文:
可能没有榜样。因为我表达的核心还是挺“私人观察”的,都是自己对周边的生活和时代的理解,我不觉得有太多类似的写作可以供我参考。
强调“类型小说”其实是希望读者放下一些门槛和戒备心。
站在读者的角度,“类型小说”这个概念对我而言也是模糊的。我欣赏的一些作品的创作者可能有很多都被划分到这个领域,菲利普·迪克、贵志佑介、劳伦斯·布洛克等等,但他们显然也都没有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窄的房间里。
澎湃新闻:
回到推理小说,你觉得写作中最困难的部分在何处?个人觉得《冷雨》和《鹌鹑》略有遗憾的地方大概在于自杀和杀人的动机不足,还不能完全让读者信服。比如《冷雨》中小女孩的自杀是整部小说的关键,《鹌鹑》中女主人被谁杀害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局,牵动着整个故事,但似乎都觉得缺点什么。你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郭沛文:
首先我尊重你的理解,但我并不能认同它。
既然我这样把小说发表出来,那么自然代表着,我认为在仔细了解了小说的细节,并能充分与小说中人物共情的前提下,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被理解的。把自己都不信任的事物表达出来,让读者信服这种事超出了我的底线,我不会做。
但就细节信息和共情这两点来说,我也非常接受每个读到它的人都会有不同理解。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间和状态去读,可能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认为合理不合理,喜欢不喜欢,都是挺正常的事情。
在《冷雨》出版之后,也有很多人觉得“帮助自杀”这种事情动机薄弱,基本上不可能发生。但后来在2019年,南宁确实发生了与小说非常相似的“19岁男孩帮助15岁女孩跳桥”的悲剧新闻,这是很让人难过的。
如果现实中所有的悲剧都有那么清晰的因果可讲,很多问题就不会变得那么纠结和无解了。如果写作要试图触及这些纠结和无解的问题,又想要每个人都去把它们理解得通透,是很艰难的。平衡两者可以是一个值得去追求和努力的目标,但对我而言,在一定要做取舍的时候,前者可能更重要。
澎湃新闻:
小说中案件的来源一般是社会新闻,然后加上自己的想象吗?在写作的时候如何做到逻辑缜密以及节奏的把控,是通过写作大纲还是?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