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详解少林的起源与发展(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禅宗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少林寺创立,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自五祖弘忍而分为南北二宗,南宗慧能,北宗神秀,即“南能北秀”。中唐以后,南宗成为正统,受朝廷重视,在士大夫和广大群众中有很大影响,《六祖坛经》是其代表作。由于少林寺是为汉传禅宗祖庭,从此奠定了该寺在汉传佛传中的重要地位,故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原是天竺(印度)人,乃天竺禅宗第二十八代传人。南北朝时期,达摩从海路历时三载来到中国,想在佛学进速发展的中国留下自己的印记。他于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在金陵受到虔诚信佛的梁武帝的接见,但二人佛学思想颇有差异。达摩看到南方暂时无自己立身之地,便渡江北上。传说他渡江不是靠船,而是脚踏一根芦苇,颇有法力。现在少林寺里有元代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所制“达摩一苇渡江”画像碑,便是这个传说的再现。
达摩来到少林寺受到盛情款待,而达摩也以传播禅宗为己任,竭心尽力,他一改以往来中国传道的佛教徒们所广泛照搬的小乘佛教的繁杂修行办法,主张以禅定代替佛教的全部修习。所谓禅定,就是面壁静坐,从而达到内心宁静,摒除杂念的目的,在静息养心之下,也能对佛法产生领悟;而一旦有所领悟,便达到了最上乘境界,就是成佛了。达摩言传身教,自己率先面壁静坐在少林寺五乳峰上,一坐便是十年(一说九年),大彻大悟。今五乳峰达摩面壁洞便是当年达摩坐禅的地方。达摩面壁洞洞深3米,宽3.3米,高3.5米,是自然石质水浸风化而成。洞内正中供有达摩石像一尊。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诗中“面壁十年图破壁”,即用达摩面壁这一典故。
达摩的这种简便易行的修行方法,迅速为中国佛教徒广泛接受,因而后世尊达摩为初祖。他从天竺带来的一件棉布袈裟,也就作为禅学历代传授法嗣的凭证。五乳峰下小山丘上的初祖庵,便是后人为纪念达摩面壁而建,又称“面壁庵”。现在所见大殿是北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修建的,其宋代建筑风格非常明显,虽历代也有修葺,但并未破坏它的整体风格。殿内石柱雕刻精美异常,东、西、北三壁绘有达摩以下三十六位祖师画像。大殿后面有东西对称的两座小亭,东亭内供达摩父母兄弟塑像,西亭供达摩塑像。达摩面壁石曾存殿中,后移法堂,毁于现代军阀石友三焚寺之火。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