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火星,飞向未来,这趟5500万公里的旅程很“科幻”(5)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接下来,“天问一号”在经过数次深空机动与中途修正之后,预计在明年2月,将到达火星的引力场范围内,然后通过制动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捕获成功之后就将进入火星的循环轨道,再经过多次的调整,就可以进行我国首次火星环绕探测了。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只要破土而出,就有了向着未来生长的力量!从今晚起,当我们每次仰望星空,“天问一号”这位孤独行者就在某一处闪闪发光。它向着梦想进发,也将点亮我们心中的梦想。
为探测器精准着陆“指路”
青岛技术护航“天问一号”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式实施。在这次任务中,青岛科技大学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精准、安全地着陆提供了技术护航。
在青科大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楼内,承担火星探测器精准着陆自主导航技术研究基础的主体自主导航与智能控制研究所就“藏”在这里。这个成立于2003年的研究所截至目前已经承担了20余项国家级项目。
在这个“不起眼”的研究所里,团队用了近5年的时间,参与完成了我国首个专注于深空探测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其负责的研究项目就是如何确保探测器通过自主导航进行安全、精确地着陆。
据青科大项目负责人邵巍介绍,团队的研究成果“曲线特征匹配光学导航技术”得到了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院士及我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等专家的认可,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过程中着陆方案的论证及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邵巍介绍,在他们研究理论的支撑下,探测器在着陆段可以利用光学相机获取火星表面图像,并提取星面陨石坑、山脊、沟壑等特征作为导航陆标,通过跟踪这些特征可以对自己的位置、速度、姿态等进行估计,再结合惯性导航信息就能够更准确地知道自己在哪儿,从而完成精确着陆。
延伸阅读
向着火星,出发!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启航
“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五大看点!火星探测任务“观赏指南”
世界首次一步实现火星探测“绕、着、巡”,最远距离达4亿公里如何实现超远距离深空通信?火星探测器发射后将经历怎样的历程到达火星?记者为您梳理了一份此次火星探测的“观赏指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