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林奇:以离奇和梦幻隐喻了生活里那些常见片段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大卫·林奇的《象人》(1980)是今次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影迷关注的电影之一。这位出场“影史推荐”单元、风格独此一家的电影大师,不是第一次来上海国际电影节,就最近几年而言,有《杜兰杜兰:回归真我》(2014)、《双峰:与火同行》(1992)和《橡皮头》(1977);《重访蓝丝绒》(2016)和今年电影节放映的《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2019)这两部纪录片,亦探索了林奇电影背后的拍摄故事。
什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林奇感”?修剪整齐的草坪、草丛里的巨大昆虫、夜车前方被车灯照亮的道路,还有那些伤心人
《象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林奇感”,它没有复杂的梦境嵌套结构,没有神秘的异度空间,是线性叙事的黑白影像,证明林奇只要愿意,就有能力拍一部大众能看懂的主流剧情片,商业和评论双收。但了解林奇早年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美学倾向,就明白这部讲述欧洲19世纪奇人约翰·梅里克的传记会是他的必然选择。
出生于1946年的大卫·林奇,幼时随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父亲和做教师的母亲多次搬家,在爱达荷州小镇的大树下,坐在泥坑里和小伙伴玩泥巴就是幼儿期最美记忆,在华盛顿州小镇两个街区几所房子之间和战后这代孩子玩打仗游戏,画飞机、手枪就是令他满足的大世界,他一定能理解身患“普罗蒂斯综合征”、被当成马戏团动物的象人梅里克对一生能有一间屋有多渴望。看着父亲把昆虫的头、腿、身躯等各部分订做标本,20来岁时林奇兴致勃勃地与父亲分享自己在地下室观察水果、老鼠等动植物的腐烂过程,说明他对怪异事物有发自内心的、平视的喜爱,象人理应获得他欣喜又尊重的凝视。他母亲反对任何种族主义,不开低级玩笑,那么林奇一定能懂得纯洁善良到连恨都没有的象人,手工建造一座微型教堂的心情——林奇受父亲影响爱做木工。林奇不只能看清那些排斥、惧怕象人的正常人,看客的邪恶变态嘴脸——变态恶人将是他反复塑造的角色,而且他知晓那些帮助象人的也并非圣人,也各有私心和犹疑,但这就是真实世界。
他一定懂得象人努力做一个人类的自尊,甚至不惜为平躺入睡的苦愿安然逝去。
更不必说开头用影像叠加与氛围音综合制造出象人身世之离奇传说的惊悚画面,还有那些奇异梦境,都是林奇影迷熟悉的调调。人们容易谈论林奇世界的神秘幻梦而忘记他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本质,《象人》就是他温柔的良知。林奇的嵌套梦境和异度空间背后,往往是一个个令我们心碎的伤心失意人,人的最终归宿,不是真正的死亡,生命还可能以另外的形式更幸福地存在,这层心意,在《象人》里已有暗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