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打扰伯格曼(2)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这些生命中的黑暗与邪恶贯穿伯格曼的电影之中。你总会在他的电影中看到一些尖锐时刻:《秋日奏鸣曲》里多年未见的母女因为一场暗自的钢琴较量而爆发战争,「一切都有爱和关心作幌子,母亲的失败要由女儿补偿」;《萨拉邦德》里骄傲的父亲用尖刻的嗓音贬低儿子,「废物,他连自杀都不能成功!」《婚姻生活》中出轨的丈夫大声训斥着妻子的臃肿无趣,对婚姻心存执念的妻子却在得知丈夫即将和情人出国度假时,利索地帮其收拾好行李箱……
坦白说,有时看伯格曼的电影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这种不适除了源于戏中人不合时宜的呐喊与尖叫、突然巨响的时钟、无限放大的脸部特写等效果因素外,更多是那些来自内心深处的颤动。那些刺耳又真实的台词如同轻薄的蝉翼,挑动着人们最幽微的念头。
电影给了伯格曼怀疑、揭露与对抗的特权。他教会人们去突破已有的枷锁与界限,展露事物中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亲情里尚且有与生俱来的自私与狡诈,更何况爱情和友情中的不忠、背叛与漠视,以及凌驾于我们之上的上帝、宗教的忽视与背弃。
正如学者戴锦华所言:「我觉得仅仅是在那个时代,人们才敢展现自我的地狱,不像现在我们都在伪装自己心里有天堂。当我们自觉地说我是地狱,向外人展现自己的地狱的时候,一定是因为这个人心里有着强烈的对于天堂的向往。如果他是地狱里的生物的话,他根本不会认识到自己是地狱。」
导演李安在18岁第一次观看伯格曼的《处女泉》时,确定了自己此生必须要做一个电影人。他说自己在拍电影时,正是应付着心中魔鬼得逞的部分:基督教的撒旦、佛教的色相业障、道教的卧虎藏龙。「世界上很多事跟不够真诚有关系,彼此生活很虚假,要维持表面的和平。电影是可以演练的冲突,达到彼此的了解,唯恐天下不乱,制造冲突,检验人性,拍电影的人把内心光明跟黑暗都摊出来给观众检验。」
2006年李安拍摄《色戒》,就在最痛苦与挣扎的时刻前往法罗岛求见伯格曼。在那几张流传甚广的合照里,李安伏在伯格曼的肩头,像在父亲的怀抱中哭诉。伯格曼也是许多著名电影导演精神上的父亲。在纪录片《打扰伯格曼》中,李安、伍迪·艾伦、马丁·斯科塞斯、北野武、迈克尔·哈内克等众多导演来到法罗岛,来到伯格曼的故居,或者通过镜头回忆年少时伯格曼电影给自己带来的心灵颤动。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