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23个知识点(7)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12. 非影院放映
1.在国外多指那些在营业性的放映止呕由发行者出售或由资料科馆提供,为特殊的观众群体所作的放映,如慈善机构、学校、不对、饭店内部放映厅。俱乐部、火车、轮船、飞机、宗教团体或图书馆等场所为观众所作的免费放映;2.我国的“非影院放映”多指提供给部队、学校、科研机关的观摩性免费放映,即非营业性放映。有时也指包括交电视台播映在内的非营业性放映。其影片既有商业放映之后的商业片,也有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的新闻纪录片。美术片。科教片等短片。
13. 香港电影新浪潮
一批出身于电视圈的香港青年导演运用新的电影语言与技巧,与20世纪70、80年代之交创作了为数可观的新商业片,给香港影坛吹来一股强劲的电影革新之风,有人把这一类电影称之为“香港电影新浪潮”或“香港新电影”。1978年,青年导演严浩的电影《茄喱啡》的公映成为“香港电影新浪潮”揭幕之作。继而徐克的《蝶变》、许鞍华的《疯劫》和章国明的《点指兵兵》起而呼应。1980年徐克的《地狱之门》和《第一类型危险》、许鞍华的《撞到正》、严浩的《夜车》、于人秦的《救世者》接踵而起。“香港电影新浪潮”遂成汹涌之势。1981年,香港新浪潮电影的主将纷纷为各大影片公司拍摄娱乐片,想搞电影新浪潮便与主流电影合流。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电影艺术家往往追求商业上成功,其作品讲究可看性,娱乐性,而并不太关注社会与文化的内涵。在电影语言的创新上,他们讲究快速剪接与特技效应等“电影技术上提升”,风格浓艳与香港商业化的文化氛围相一致。
80年代中叶,在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提法已不多见,但新起的导演,如关景鹏、王家卫、张婉婷、罗卓瑶等仍在进行卓有成效的艺术创新,而大陆的第五代导演也在和香港影界来难受从事新的电影创作。
14.特吕弗与《胡作非为》
弗朗索瓦·特吕弗(1932~1984),法国电影导演,“新浪潮”电影主将之一。生于巴黎。1950年以《电影手册》杂志影评人的身份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他和让—吕克·戈达尔等人一起,倡导了将电影作为个人化表现手段的“作者理论”,对传统法国电影提出挑战。1959年第一部长片《胡作非为》(又译《四百下》)问世,获当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标志着他被推动了电影“新浪潮”的前沿。这部反映安托万·杜瓦奈尔生活经历的自传体影片,与以后拍摄的一系列影片的主人公都由同一演员饰演,构成了描写特吕弗“第二自我”的影片系列,在电影史上独具一格。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