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自我和解,只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3)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这就是若菱生活中的本我,盲目追求眼前的一切,在欲望与利益中迷失了自己。接下来的小说发展是围绕着若菱眼前婚姻、生活、工作的困境, 表达人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欲望的满足和个人利益实现的特征。
《遇见未知的自己》通过老人之口,深刻写入了作者张德芬的个人思维、心理学、自我幻想,以及那些高深莫测存在于人体的秘密。

《遇见未知的自己》:自我和解,只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02、【生活】是先接纳所遇到的每个人或事,那么别人也会接纳我们,这就是勇于面对“超我”。
所谓的“超我”来自社会文化,是个体在成长经历中已经内化为自身价值观念的种种文化信念,往往以牺牲个人服从整体为主,甚至要求个体行为完全道德化,因而与本我相对立。
老人在和若菱讲解那些知识时,不止一次次提到“身份认可”,叫若菱去尝试接受身边的人,很多时候只是她以为而已。比如她觉得婆婆很难相处,在一次回婆家时,她一改以往的形象,去主动帮忙与微笑对待,一向冷漠的婆婆竟然会在他们离开时,叫其慢一点,其中就有她的“胜肽”在作祟,总是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
张德芬通过老人之口讲述“胜肽”的概念:胜肽大脑感受到情绪而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在分散到每个细胞的感受器里,久而久之就会胜肽就会让感受器有饥饿感。比如长久没生气,就会因此有生理需求而发脾气。
这个概念阐述了深刻的反面能量,如果我们把自己当成“受害者”身份,那任何情形就有可能对身体或心灵产生伤害,长时间下来就会在生活中失去“本我”。
那么胜肽最大的作用,让我们的大脑过滤了真实的世界,把任何事都当成自己长期的情绪状态,看不清“本我”的样子。
举个例子来说,就拿《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来说,她的生活处处是悲伤的,都有着“林黛玉葬花”之事,她的大脑已经过滤掉了真实的世界,更像是失去了“本我”,迷失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无法自拔。
不仅如此,人在生活总会有“牺牲”的精神,为了服从整体而牺牲个人,但它又自身价值观念的种种文化信念起着一定的冲突。当外界要求自我行为完全道德化,就会和本我相对立,最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这就是我们在每个身份所需要的一定程度“牺牲”,它会让我们被自己所欺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