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公共教育持续多元化创新,从“心”出发(5)
2023-04-28 来源:飞速影视
在这方面,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艺术博物馆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推出相互兼容的线上、线下公共教育。线上公教以多形态化资源利用为方式,人性化契合公众熟悉的网络平台,融入公众生活;线下公教则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加强馆校、馆院等教育互动,以美为媒,共助美育。
线上公教:从“及时雨”到人性化
疫情袭来,为维护公众对艺术的向往与需求,贯彻美术馆公共教育职能,线上公教,或从欣赏性角度,或从知识性角度,率先弥补了疫情对公众艺术生活造成的空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受疫情影响,全球范围内博物馆类公共项目共减少67.4%,亚洲范围则为77.5%,而多家博物馆选择丰富线上活动、利用社交媒体等方式持续公教活动。另据上述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全球博物馆的社交媒体、线上学习项目和直播活动增长比例分别为41.9%、18.9%和21.8%。线上公教成为疫情之下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及时雨”。
即便疫情使生活停滞,公教也从未“断更”。中国美术馆官网及官方公众号,推出了一系列线上展览和文章。对美术馆公教人而言,仅由图文构成的线上文章在公众参与感上是否尚有欠缺、美育在屏幕前如何更具穿透力、在线教育是否会陷入“填鸭式”等成为公教人反复考量的问题。而后,以多样化、人性化贴近公众生活的线上公教应时而生。
多样化在于灵活利用图文、视频、音频方式并充分结合馆藏资源。而人性化在于从“心”出发,贴近公众生活,契合不同公众对“美”的需求。线上公教活动的选题不仅要能满足一般活动的线上开展,更要实现“藏品活化”,促进公众与艺术的隔空互动。初心不变,线上公教应保持从公众出发的角度,考虑到活跃在各类网络平台前群体的年龄段、对艺术的理解力和欣赏力,拓展线上公教的美育影响力。因此,或是知识学术、或是灵动活泼、或是引人放松的人性化线上公教活动以视频方式映入公众眼帘。“线上课堂”“名师”与“馆藏作品”成为了最佳搭档。
2020年4月起,“云课堂”“云讲座”、公教直播成为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主要模式。首先,“杨振宁:美在科学与艺术中的异同”“余秋雨:中华文化之美”“吴为山:雕塑一个完美的石榴”等先后六集的“云课堂”在各领域大家的精彩演绎下,用艺术为疫情生活带来了一抹光亮。其次,立足公众对学习艺术知识的需求,中国美术馆共录制60集《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成为“云”美育、“云”志愿服务的代表性项目。另外,公众愈发熟悉的直播活动也参与进公教活动。2021年,中国美术馆与央广总台“大手牵小手”栏目合作的《美在耕耘》线上直播活动,以更为亲近的模式,引导少年儿童与艺术传承人、艺术家们直接对话,突破疫情下孩子们与艺术的空间距离。2021年10月,中国美术馆正式入驻以青年人为主的B站,“‘粒粒皆辛苦’听中国美术馆馆长和您聊”“海霞带你‘起航’”等几期视频发布后,很多网友都在评论区催促着馆长快快更新,“吹爆”和“再来亿遍”更是成为评论热词。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