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展映片|看沪语版《大李小李和老李》,想起“老底子”(5)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大李小李和老李》剧照
今天的江湾体育场虽然依旧存在,其风头却早已被作为上海上港队主场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与上海申花队的根据地虹口足球场盖过了。这个198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的主办地与上海申花足球队的旧训练基地,早已不复昔日荣光,反而显得颇有几分落寂。
这样的反差在《大李小李和老李》的诸多取景地里也不是个例。作为大李、小李、老李,以及其他“富民肉联厂”职工居住地的“浦江新村”也是如此。“浦江新村”当然是一个虚构的地名,但从影片里展现的小区外貌与居民楼内部布置来看,它毫无疑问地具有现实的生活原型——也就是上世纪50年代后在上海出现的“工人新村”。
1951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了“上海工人住宅建筑委员会”,决定当年兴建工人住宅,作为“今后更大规模地建造工人住宅的开端”,以解决上海300万产业工人的居住困难。最先建造的工人新村就是曹杨新村(一村),其规划确定了大间(供三口以上家庭居住)15平方米(可以放一张四尺半大床,一张三尺小床,一张方桌,一张五斗橱,跟《大李小李和老李》里的大李家差不多),小间10平方米,以保证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第二年,又开始统一兴建的一批工人新村,因计划并实际建造的房屋可容纳20000余户居民而得名“两万户”。这些“工人新村”的建设者只单纯追求居住面积,住宅的基本功能受到了不断削减。以厨房和厕所为例,曹杨新村一期工程的居室虽然设计为独门独户,但厨房和卫生间却为公用。稍后二万户型的设施配套则更差一些,到1954年建设的内廊式住宅的条件略有提高,但随后的住宅标准却一再下降,甚至取消了室内的卫生间设施。

上影节展映片|看沪语版《大李小李和老李》,想起“老底子”


《大李小李和老李》剧照
这样一来,“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乃至工厂与家庭的界限都变得模糊起来。工人新村的兴建,使得一个工厂的同事同时又成为了邻居,按照同一个时间节奏生活作息。所以,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几乎已经搞不清楚同事和亲人之间的区别,乍一看片名“大李小李和老李”,观众还会以为是一家人的故事。其实他们只是住在同一个工人新村、在同一个工厂上班的两户人家而已。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