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曲艺文化的发展,豫剧的舞台特征(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朝阳沟
1973 年举行全省创作剧目调演,1976 年举行农业学大寨剧目调演,豫剧参加演出的剧目都超过其他剧种。然而这一时期的创作被“三突出”模式束缚,内容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公式化、概念化严重,这就注定了难以出现高质量的作品.豫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发展过程中的第五个阶段是畸形繁荣阶段.这个阶段大约是从1977年至1983年。1976年,“四人帮”下台,“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及历次运动被整被斗的艺术家平了反,“双百”方针重新得到了贯彻落实,老艺术家重新受到了尊重。
人民对戏曲,特别是对传统戏曲的欣赏需求急剧膨胀,未看过的感到新鲜稀奇,看过的犹如故友重逢,格外亲切。急剧膨胀起来的观众欣赏传统戏的热情,使戏剧团体几乎难以承受。观众头天晚上就排队买票,剧团一日数场难以满足需要。演出挤倒墙院的事情时有发生。可是,剧团演员大都青黄不接,大多数演员缺乏演古装戏的经验。在此情况下,行政部门不断发出培养演员的指令。老演员热情传艺,中青年演员刻苦学习,大胆实践,在不长的时间里,一批中年演员如张宝英、王清芬、王希玲、谷秀荣、虎美玲、曾广兰、刘中河、杜启太、卢兰香、郭建民、张月婷等很快在全省观众中树立了微信:青年演员李金枝、汪荃珍、党玉倩、张索贞、陈伯玲等崭露头角。

中国传统文化,曲艺文化的发展,豫剧的舞台特征


张宝英
一时间,豫剧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业余班社大批涌现,连不少曲艺团队也改唱了豫剧。然而这一时期大多是.上演传统戏或文化大革命以前创作的现代戏。尽管河南文化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创作,重视现代戏创作,但豫剧新创作的佳作,不论古代戏还是现代戏都为数不多。新编古代戏《血溅乌纱》、现代戏《小白鞋说媒》虽有一定影响,但远远不能与传统戏《七品芝麻官》、《花打朝》、《对花枪》、《打金枝》、《大祭桩》、《秦雪梅》、《铡美案》相比。之所以说这是一个畸形繁荣期,就是因为它是观众长期被压抑的欣赏情绪突然获得解放后的急剧膨胀引起。这种繁荣是以满足观众长期的审美饥渴为特征,而不以创作大量的高水平的剧目为标志,而且不考虑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形成了一个时期的热闹红火,然而也留下了危机的潜在因素。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