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杉|从韩镜清藏书的捐献谈起(1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据韩念群回忆,韩家“在前门大街东打磨厂有一处四进院的老宅”(《忆谈集》上册,333页)。这处老宅想来就是这本《同学录》里写的“前外打磨厂5号”了。
在北平的日据时期,韩镜清曾在私立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任教。韩镜清进中国大学的具体时间不详。在一本1941年11月编印的《中国大学职教员录》里,哲学系(系主任是童德禧,我有他旧藏的德文哲学书两册)教员的名单中已经有他,职称是讲师(同任讲师的还有研究佛学和哲学的朱宝昌),年龄三十岁,住址为“东打磨厂五号”(10页)。韩镜清何时离开中国大学,现在同样无法弄清。在一本没有编印时间的《中国大学概况》里,哲学系教员的名单中还有他,职称还是讲师,年龄三十三岁。从年龄推算,这本《概况》大概是在1944年印的,可见韩镜清至少当时还没有离开中国大学。同时任讲师的还有王森(1912-1991)和张季同(即张岱年)。韩镜清的住址依然是“东打磨厂5”,王森的住址是“什刹海北河沿3”。孔网曾上拍过韩镜清在中国大学教书时编写的《论理学》(网页上误写成《伦理学》)讲义的铅印本(网址:
www.kongfz.cn/31666995以及www.kongfz.cn/33214934),这是他在该校工作期间留下来的实物证据之一。
韩镜清在日据时期还同中德学会有些联系。他学过德语,《中德学志》第2卷第1期(1940年4月)刊布过他翻译的德国新康德派学者鲍伯侬(Bruno Bauch, 1877-1942;今译布鲁诺鲍赫)写的《因果关系的问题》(Zum Problem der Kausalitt)。1940年2月17日,中德学会的部分会员和几位研究哲学的学者成立了一个哲学研究会,初期的会员有关琪桐(1904-1973)、王森、郭湛波(1905-1990)、李戏鱼(1903-1994)、李相显(生卒年不详)、韩镜清、张越如(即张恒寿,1902-1991)、张季同(张岱年)和王锦第(作家王蒙之父,1911-1983)等九人。研究会每两周开会一次,每次由一个会员报告平时对个人感兴趣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心得(参看《中德学志》第2卷第1期“会务报告”)。
会员中后来又加入了李世繁(1912-1982)和陈强业(生卒年不详)。哲学研究会与张岱年提到的三立学会不但在成立时间上十分接近,而且会员又高度重合,会期也是两周一聚,不知两者之间有何关联。王森在会上讲过《关于因明学》,韩镜清讲过《略论唯识学》(《中德学志》第2卷第2期,1940年7月,“会务报告”)。网上曾有人贴出过一篇韩镜清写的《略谈唯识学》,文章分为“佛教的特质”“玄奘与唯识学传承”和“不唯而唯”三节。可惜贴出来的只有第一节,后两节则注“尚未输入”。经过检索,可知此文最初发表于《文艺与生活》杂志第1卷第3期(1946年6月)。从文后题记“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午脱稿于北平南城大圆镜落”(《回忆纪筮中君的死》也是作于此“大圆镜落”)来看,韩镜清于同一时期在中德学会哲学研究会上宣读的《略论唯识学》可能就是这篇文章。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