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九十年代之文学」畅销的兴起、圈子的消逝和私人写作(19)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一年写一部长篇,她将自己那时的写作形容为,“一路狂奔”“被逼无奈”,她需要长篇来养活自己,而幸运的是,她能够用长篇来养活自己,她在2002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目前的情况是,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 即使只有一万人买我的书,我就能以最低的生活水准生存下去,而不必看市场的脸色。“她对于上世纪90年代写作长篇的自己有这样漂亮的描述。“我坐在90年代的房间里,擦干净桌子上的灰尘,洗好脏碗,削去土豆的皮,我把女儿抱在怀里,在深夜或者清晨,想出我的长篇的标题。”

「重返九十年代之文学」畅销的兴起、圈子的消逝和私人写作


1997年9月14日,林白在从新疆喀什到阿克苏的路上。图片来源:林白供图。林白身上凝聚着在一个1990年代作家生存的典型困境,个体自由了,她可以依托市场过活,却又担忧纯文学没有“市场”,在访谈中,她也多次强调自己的作品不好卖,跟明星比,作家的收入实在可怜,为了市场写长篇,却因为书卖得不好而焦虑,说到底,她觉得自己需要一个组织来解决吃饭问题,彼时,她想去出版社,出版社也都不要她 。“我需要有一个单位。如果我不是个作家,人家可能还会考虑,哪个单位愿意要个作家?”她想去作协当专业作家,也屡屡失败,“我一直想到北京作协当专业作家。直到2014年我还想去,这样起码看病方便一点,但是从来没有成功过……没有人觉得我是一个可以为作协争光的人。”她也无法进入高校,因为自觉口才不好,讲不了课。林白说,“国家应该养作家的,国家养的作家太少了。

这样的生存困境在新世纪才出现的作家中间也不断重现。进入市场后的作家们意识到,专业作家的体制不仅会给予稳定的经济支持还会赋予他们作为“专业作家”的社会地位以及安全感,不光是70后林白这么想,就连近些年才出现的魏思孝也坦言自己想法设法地进入当地作协,理由是作协会解决工作,照顾生计。
早在进入报社之前,林白就开始写作了。在《玻璃虫》里,她有一段对电影生涯的虚虚实实的回忆,“ 我的职业电影生涯始于1985年12月,结束于1990年3月。这段时间我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当编辑,责编过两部电影。”当年的广影是第五代导演的策源地,张艺谋也是广西厂的在册人员,厂门口的空地上,著名导演和漂亮演员来来往往,商业大潮影响了电影业,艺术片上不了了,她负责的片子一部是武打片,一部是喜剧片,武打片让她在男人的汗臭中尴尬不已,喜剧片对她造成的影响是“疲惫、深恶痛绝”。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