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九十年代之文学」畅销的兴起、圈子的消逝和私人写作(9)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他人生的重大转折都来自于政治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他从一个煤矿工人变成了一个文学杂志的编辑,继而成为一个作家。1979年,他在南京《青春》杂志社担任作家。1983年,《沉沦的土地》在《花城》杂志发表。1985年,他就已经成为了江苏省作协创作组专业作家。然而在90年代前后,周梅森没写过任何东西,选择了下海炒房。他找到了山东的作家矫健,带着所有的稿费所得十三万块钱,一起去了广东淡水大亚湾。有评论者将他此举解读为,“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中心化对80年代的文学中心挤兑的结果”。那时连房地产法都还没有出台,他们就在邮票大的土地上盖房子。自己买地自己盖房,每天在工地上戴着草帽干活,在几十平方米土地盖上六七层。盖房子不但没帮他赚到钱,还让他亏了钱。“人家王石盖房子盖出来一个万科,我们盖房子盖的是个鸡窝。

他认为1992年邓小平发布的南巡讲话,就像改革开放的号令一般,帮助他强力扭转了命运。这次讲话对于整个文学体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说,南巡讲话之后,不仅市场、股票、私有经济、资本运作这些充满风险的事物变得合法了,80年代延续下来的文学体制、文学生产与价值观念的体系随之也变化了。周梅森1991至1995年发表的三篇中篇小说结集为《中国往事》出版,此书的文案写道,“本书虽然讲述的是中国旧事,但其人其事,却让人感到无比熟悉;其智其谋更让您受益无穷”,完全暴露了文化消费时代的特征。——他的历史小说,此时已经告别了严肃庄重,被消费市场所吸引。
1995年,周梅森重新回到文坛,这时候的他,在商界浸淫了两年,也在文坛混迹多年,决心重新关照现实。“一个当代作家最终是无法回避自己置身的那个时代的”。 他思考着,觉得自己缺的是一个从政权内部机制来观察政权的视角。“我为什么关心政治?因为政治影响到我,我不关心它,他就来关心我。”在《南方周末》的一篇访谈里,他承认要去“做官”是因为有官瘾。“谁不喜欢权力、渴望权力呢?首先我有这个想法,关心权力,也希望弄点权力试一试,看看咱能给人民造就一番什么样的事业”。在访谈中,他没有说到对权力的渴望,只是说,当时他和党组书记说了挂职的想法,对方答应了。
在挂职之前,周梅森说他对官员根本没什么好感。他要去挂职的消息一出,也有很多作家觉得奇怪,问他,“你怎么跟他们搞到一起了,脑子坏了吗?”江苏省委任命他为徐州市人民政府的副秘书长。开头,他负责帮秘书长搞接待,具体工作就是天天喝酒。徐州位于交通要道上,彼时适逢水电路大建设,各方面人来人往,周梅森面对的是每天晚上五六桌七八个地方。他说,“你不要认为是好事,”那个时候招待用酒没有什么茅台的,用的都是地方的各类地方酒,一天好几场,他觉得实在吃不消,要从接待的岗位上退下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