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抗日烽火熔铸的晋察冀文艺(7)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1948年6月15日,在平山县里庄,《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对外正式宣布《人民日报》为“党中央机关报”。从创刊到终刊,《晋察冀日报》历时10年6个月零3天,出版2845期,“尽管敌人搞‘铁壁合围’,反复‘清剿’,情况那么危急,斗争那么残酷,但《晋察冀日报》从未停刊过”(聂荣臻语)。
《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份以刊登摄影作品为主的综合性画报。1942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5周年,晋察冀画报社主任沙飞带领报社全体人员经过艰苦努力,在平山碾盘沟村出版了第一期《晋察冀画报》,聂荣臻在题词中写道:“五年的抗战,晋察冀的人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一切活生生的,都显露在这小小的画刊里。”《晋察冀画报》的编辑出版,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以及海外,引起巨大反响,有力提升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民的形象和地位。

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抗日烽火熔铸的晋察冀文艺


《晋察冀画报》 照片由王律提供
抗战文艺精神:一面永远猎猎飘扬的旗帜
抗日烽火熔铸的晋察冀文艺,是巩固壮大抗日根据地、战胜敌人、发动民众的重要手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体动员起来参加战争”的战略方针,生动实践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使不适合广大群众斗争要求的艺术改变到适合广大群众斗争要求的艺术”的要求,所表现的民族精神、革命品格、爱国情怀、英雄主义内容,所运用的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形式,引领了解放区文艺和新中国文艺发展,对中国文艺繁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扬、艾青、丁玲、萧三、贺敬之为代表的延安文艺家和以成仿吾、邓拓、田间、康濯、杨朔、魏巍为代表的晋察冀边区文艺家,在晋察冀解放区,高举延安抗战文艺精神和晋察冀抗战文艺精神的大旗,引领着解放区文艺迈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创作的《人民的城》(艾青)、《赶车传》(田间)、《王九诉苦》(张志民)、《送参军》(贺敬之)、《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新儿女英雄传》(袁静、孔厥)、《我的两家房东》(康濯)、《白求恩大夫》(周而复)、《红石山》(杨朔)、《老头刘满囤》《歪脖子兵》《炊事员熊老铁》(秦兆阳)、《雨来没有死》(管桦)、《十八匹战马》(王林)、《枪》(胡可)、《龙烟的三月》(草明)、《孔家庄纪事》(吴伯箫)、《弹今吹古录》(萧军)、《铁路工人歌》(吕骥)、《民主进行曲》(李焕之)、《反内战大合唱》(王莘)、《新农会歌》(刘沛)、《平北速写》《夫妻识字》(古元)、《没有土地的人们》(蔡若虹)、《毛主席浮雕像》(王朝闻)、《春耕》(马达)、《狼牙山五壮士》(彦涵)等文艺作品,在中国红色文艺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