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抗日烽火熔铸的晋察冀文艺(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它是真正的史诗般的文学篇章”
以强烈的真实性、新闻性、时效性、鼓动性和战斗性为特色的报告文学在晋察冀文艺中占有重要地位。1938年3月20日,李芬创作的报告文学《泛滥着的血流》在晋察冀第一个刊载文学作品的刊物《红星》创刊号上发表。1938年10月26日,晋察冀抗战文艺第一块文艺阵地——《抗敌报》文艺副刊《海燕》创刊,发表了东方的《谈报告文学》,并将报告文学列为该刊首要征稿内容。大力倡导下的报告文学创作在晋察冀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时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副主任的周巍峙给予晋察冀报告文学高度评价:“真实,使其具有无可估量的文献价值;形象,令它享有历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它是真正的史诗般的文学篇章。”
“史诗般的文学篇章”的创作者,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从大后方和延安到晋察冀参观考察的刘白羽、雷加、金肈野、韦明、周立波、周而复、沙汀、何其芳、李公朴、杨朔、吴伯箫、马加等;晋察冀边区各文艺社团的田间、邵子南、史轮、曼晴、康濯等;八路军总政治部以及各通讯社、报刊社的新闻记者雷烨、沈蔚、林朗、仓夷、周游、魏巍、沈重、张帆、穆青、肖白、夏风等。他们不畏艰辛,不惧牺牲,热情地投身于火热的战斗和生活中,真诚地记录着晋察冀军民英勇而不屈的抗战历史。《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周立波)、《最后一颗手榴弹》(田间)、《黄土岭的夕暮》《诺尔曼·白求恩断片》(周而复)、《华北敌后──晋察冀》(李公朴)、《聂荣臻在晋察冀》(邓拓)、《雁宿崖战斗小景》《狼牙山的儿女》《燕嘎子》(魏巍)、《风暴代县城》(康濯)、《纪念连》(仓夷)、《冀中宋庄之战》(周游)、《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沈重)、《赶集》(杨朔)、《记贺龙将军》《老百姓和军队》(何其芳)、《雁翎队》(穆青)、《记杨成武将军》(袁勃)、《萧克将军在马兰》(雷烨)…
…都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诞生的重要而优秀的作品。
周立波的《晋察冀边区印象记》是第一部全面记述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报告文学集,首次向外界形象地宣传了晋察冀军民真实的战斗和生活,提高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在中国和世界的地位和影响。1938年夏,身在香港的沙汀在《晋察冀边区印象记》的感召下,毅然决然地告别舒适的生活,相约何其芳、卞之琳共赴延安。不久,他与何其芳跟随120师挺进神往已久的抗日最前线——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随军散记——我所见之一个民族战士的素描》。1939年底,在重庆,又陆续创作了《老乡们》等12篇反映冀中军民抗战的报告文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