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逝世180周年|他的心理描写是那个时代的巅峰(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于连在愤怒中开枪重伤了德·莱纳夫人,被判处死刑。生死关头,于连拒绝了所有的营救,并与德·莱纳夫人相互取得谅解,后者在于连死后也心碎而死。在这个最后的高潮中,于连之所以不愿意在公审时向任何人低头,是因为“我绝不是被我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者。”这段话语是如此的掷地有声,以至于当年观看电影《红与黑》同一桥段的中国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当红明星菲利普饰演的于连倾倒了无数国人)。对小人物尤其是社会边缘人的关注,是司汤达小说的一大特色。比起王公贵胄,他更关心“无路可走”的市井宵小。对于他们,司汤达给予同情的目光,亦有对现实的反思冥想。无论是后拿破仑时代飘摇的法国社会,还是喧嚣与虚空并存的今朝,这世上青年于连们似乎源源不断,他们为自我而战、为屈辱而战,最终却成为一个个浮萍,寂灭于一场场幻梦。
在这场巨大的幻梦背后,隐藏着一个19世纪的重要社会主题:在阶层固化被资本流动所取代后,一个普通人如何能够爬到上流社会。司汤达敏锐地意识到爱情与野心的内在联系,在拿破仑榜样的激励之下,他把浪漫主义的激情、自我和反抗相融合,试图凭借激情、能力与勇气改变自己的命运向上爬,用司汤达的话说:“伟大的热情能够战胜一切……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当纯粹的爱情还留在诗人的幻梦中时,糅合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司汤达描绘出男女爱情的复杂性,当爱情难以区分地与向上爬的社会目的交织在一起,爱情的内涵正在悄然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在过去娶妻生子的物种延续功能、完善灵魂的追求理想功能、联姻的强化家族力量功能之外,加上了改善个人社会地位这一重要功能。

司汤达逝世180周年|他的心理描写是那个时代的巅峰


法国电影《红与黑》(1997)海报当我们一读再读《红与黑》之后,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没有人比司汤达对自我更感兴趣,他永远是小说的男主角。只不过,于连是戴着面具的司汤达。换句话说,于连正是司汤达一直想成为却注定成不了的男人。为此,他把于连塑造成极具男性魅力的形象,总能得到女人们忠贞的爱情。他自己不惜一切代价希望如此,却永远达不到愿望。他让于连使用他自己想出来却一再失败的方法达成追求女人的目标,如此反讽的原因仅在于于连迷人的形象与健谈的才华,这正是司汤达的两大弱点。除此之外,他几乎把自我灌注到了于连之上——赋予他自己的好记性,自己的勇气,自己的腼腆,自己的自卑,自己的野心,自己的敏感、会算计的脑子,自己的缺德和忘恩负义。预言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