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浪漫主义的悲剧(5)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而打破规则的桎梏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站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得到和他人一样的认知,而是为了得到不一样的认知才对。因为每个人出身自不同的家庭,得到了不同的教育,看过不同的书,有着不同的经历,爱过不同的人。对于一个现象,理应不该有相同的角度,也自然不该有完全相同的看法。
但是实际上,人们往往更加偏爱于待在桎梏中,过着相同的生活,接受既定的认识。
因为默守陈规,或说是从众是具有吸引力的,隐匿于集体之中的安全感会消除人类个体因为自身弱小而产生的恐惧(群体分担)。这源于人类的发展史,因为集群生活,人类才得以得到一个较长的脑部发育周期,变成了今天的高级动物,因此社会属性是人类的根本属性,参与集体带来的安全感和脱离集体而失去认可所必须背负的恐惧,都迫使人类趋向于从众。

《死亡诗社》——浪漫主义的悲剧


就像基丁老师在庭院里的授课,学生们不自觉的打起拍子。也因此基丁才鼓励学生们走出自己的步子和节奏,因为从众的诱惑会让人失去思考,失去自己。所以哪怕那些节奏和想法被外人看来是愚蠢的,哪怕得不到认可,也要进行与众不同的生活,因为只有与众不同的思考可以区别你的生命与其他人的生命,也因为不同的思考才能改变世界。
后记:浪漫主义的遗憾
《死亡诗社》为什么能在中国经久不衰。因为片中这种教育氛围是中国教育的现状,但必须说明的是基丁这种自由的教育方式如果真的进入中国,未必就会被拥护。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通俗意义上的反派。尼尔父亲的严厉,为他安排生活的独断,都来源于对于社会现实的屈服和或自身的经验,来自于深重的期望。(他也说,尼尔从医学院毕业,独立了,就可以去做想做的事情。)

《死亡诗社》——浪漫主义的悲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