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南,为什么“又红又砖”?(9)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供图:徐宗懋
19世纪英国画家笔下的台湾淡水,岸上的红楼民居与闽南番仔楼如出一辙。
闽南人的性格还有讲求排场的一面。长期从事海外贸易,闽南民间积累了巨大财富,形成了炫奇斗富的风气。明末闯荡天涯的泉漳海商,财大气粗,没有文化,也不在乎政府的营缮法令,只想出奇制胜,炫耀乡里。他们学习西班牙人大量使用石材和红砖红瓦,觉得既牢靠又喜庆。
地主老财早先建造的青砖灰瓦大厝顿时黯然失色。红砖大厝如此神气,于是从者如云,风行起来。几百年后,它们演变成闽南主流民居样式,彻底本土化。

福建闽南,为什么“又红又砖”?


摄影:易严秋

福建闽南,为什么“又红又砖”?


摄影:易严秋
梧林村的红砖大厝、晋江安海黄氏家庙。
类似情形,在近代还出现过一次。20世纪初,清末移民海外的闽南华侨挣了些钱,纷纷在家乡起建豪宅,光宗耀祖。这一次,他们把南洋殖民地建筑样式带回了祖籍地。
回顾过去的500年,中国东南沿海及周边地区风云激荡,西欧、南洋、中原、闽越等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吸收和融合,红砖大厝、红色的番仔楼等,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
放眼大江南北,古代民居一片青砖灰瓦,美则美矣,但少了些缤纷艳丽。幸好,闽南人创造的红砖大厝,填补了这样的空白。

福建闽南,为什么“又红又砖”?


摄影:方托马斯
泉州西街古巷夜幕降临,依然掩不住鲜艳的红色屋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