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知鼻祖:从苏联骂到美国再到俄罗斯,眼见一切似乎都是错的(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赫鲁晓夫需要索尔仁尼琴这样的作家充当思想利刃,为其改革撕开裂口;而当赫鲁晓夫失势后,一场大风暴接踵而至。1964年,刊登索尔仁尼琴作品的《新世界》杂志被停刊,次年初,就在他的新作品《第一圈》将要问世时,当局没收了所有相关稿件。迫不得已,索尔仁尼琴偷偷将稿子寄出国,最终在国外出版。当年3月,《伊万》遭受各路人士口诛笔伐,两年后,索尔仁尼琴提出要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对作家而言这本是一件好事,哪知作家同僚们非但不买账,反而一致认为他是“苏联作家群体中的叛徒”。

现代公知鼻祖:从苏联骂到美国再到俄罗斯,眼见一切似乎都是错的


1968年,索尔仁尼琴小说《癌症楼》和《第一圈》相继在西欧出版,此举令苏联作家们忍无可忍,当即投票将其踢出作家协会。有趣的是,就在当年,他和川端康成一起被选为美国艺术文艺学会的名誉会员。1970年,索尔仁尼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迫于压力他不敢去领奖,但此时的他已经成了著名的“不同政见者”。4年后,苏联当局将索尔仁尼琴开除国籍并驱逐出境,在瑞士短暂停留后,索尔仁尼琴最终流亡美国。
索尔仁尼琴是那个时代的箭头人物,美国需要这样的人物来撬动“苏联神话”,美国人认为他讨厌极权主义,喜欢的是美国的自由和美式民主。他们迫不及待地将索尔仁尼琴炒作为“俄国的良心”,要知道,上一个获得如此殊荣的作家正是“革命的海燕”马克西姆·高尔基。然而,美国人恐怕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太自信了。在美国,索尔仁尼琴将“公知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批判美式民主是一种十分可耻的“自由主义”,非但不具有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反而将民众引向盲目的物质消费主义。甚至受邀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仪式上讲话时,索尔仁尼琴居然话锋一转,当场抓住“虚假的自由”这事儿开喷,还说美国音乐难听到不堪入耳。

现代公知鼻祖:从苏联骂到美国再到俄罗斯,眼见一切似乎都是错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