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新女性”的信仰式爱情(9)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1938年萧红与丁玲在西安如果说胡也频从一个质朴的诗人,成为了革命同志,或者甚至可以称为“革命爱人”,这仍然是一般意义上的“爱人”,一般意义上的革命与思想的统一。而冯雪峰则不同,他激荡过丁玲的内心,他们的关系不同于一般的革命同志,一般的爱人。他们的关系并不只是思想的理解和统一,而是一种“信仰的激荡”。在丁玲和冯雪峰的关系中,冯雪峰身上“平静、真诚和勤恳”的特质和他对于信仰的坚定,一直都吸引、激励着丁玲。
对于共产主义信仰来说,丁玲并不陌生,可是,这是第一次她在一个男人身上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她写给冯雪峰的一封信末尾,几乎是恳求般地述说了自己的渴望:“帮助我,因为我的心总是向上的”。可以说,在丁玲的内心深处,冯雪峰已经变成了“信仰”的具体化呈现。当爱情如信仰一样指向崇高性的追求,就不再是一般的爱情,一定会有一个定冠词,比如“没有俗气的爱情”“伟大的爱情”……也正因为爱情的崇高性,才能实现个体“人生向上”的追求。
再回到莎菲的世界,不论是苇弟代表的庸俗的日常生活,还是凌吉士代表的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都缺乏崇高性,缺乏超越日常的能力。所以,对于莎菲这个处于新世纪的女性来说,她本能地感到厌烦。在这个新旧交错、变动不居的时代,她感到自己需要新的、崇高的、能够指引人生向上的事物与情感。
03
从《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莎菲对爱情的追求,到丁玲对爱情的追求,我们可以看到新女性爱情观中身体、新世界与信仰三个层面的内涵。对于新女性来说,爱情既意味着对异性的身体欲望,这是生活在新时代的她们的大胆言说;也意味着对未知新世界的渴望;同时,更重要的是,爱情意味着对崇高精神的追求,以此实现“转移个人生活”的可能。
也正因此,新女性眼中的爱情,必然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日常生活范围,指向更具精神性与抽象性的信仰。只有在这种崇高精神的指引下,爱情才具有指引个体“人生向上”的力量。
由这种爱情观反观这一代新女性群体,我们会发现,与传统女性的婚恋观相比,民国新女性的爱情观具有很强的现代特征,在对身体、新世界和信仰的追求中,这种以“人生向上”为底色的爱情观,一改传统两性关系中女性缺乏自我追求的特性,充分展现了新女性对自我发展、个体精神性追求的向往。
换句话说,她们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与独立意识。女性自我的出现,虽然在明清女性文学中就有所呈现,不过,正是到了民国时期,伴随着新旧交替的剧烈变革,新女性的自我才成为一个亟需面对、填充的问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