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艺”起,昆曲正年轻——现代昆曲《瞿秋白》的青春对话(3)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昆曲观众不断年轻化之谜
徐明翔(戏剧戏曲专业博士)
真正优秀的艺术样式,总能突破时空限制,为所有人喜爱。昆剧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舞台艺术,以高度凝练的写意方式承载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旨趣。当下昆剧艺术发展之繁荣,一方面表现为传统昆剧的不断复排、新编昆剧的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昆剧观众的不断年轻化。大量年轻观众走进昆剧剧场成为当下值得关注的一大现象,他们对昆剧的欣赏并非浮于表面,而是基于观剧过程中对昆曲艺术审美意蕴的高度共情。
六年前,我带一个江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朋友去南京博物院老茶馆看省昆的传统折子戏《玉簪记·琴挑》,那是她第一次欣赏昆曲,并从此迷上昆曲。我想,昆剧观众的不断年轻化,和当下很多昆剧院团的努力有关。省昆作为全国昆剧界有名的院团,其对昆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创新可谓不遗余力,无论是传统折子戏,还是近两三年来创排的一系列昆剧现代戏,从演绎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梅兰芳·当年梅郎》,到书写抗疫情题材的《眷江城》,乃至今年最新推出的革命题材剧《瞿秋白》,无一不引起年轻粉丝追捧,吸纳了不少新“昆虫”。用昆曲这些传统艺术演绎现代题材,难度可以想见,但《梅兰芳·当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的成功搬演,也证明了古老的昆曲艺术可以恰到好处地呈现现代内容。保留昆曲的传统程式,以传承昆曲艺术的本体元素,用时代故事架构昆曲艺术的题材内容,这一实践既展现了昆曲唱念坐打的艺术魅力,又与时代话题同频共振,既以昆曲艺术的精髓吸引观众眼球,又凭借时代话题与观众拉近距离,真正做到了文化遗产的继承创新。
现代戏骨子里的古典美
俞思含(青年编剧)
近来年,江苏省昆剧院创排的三部现代戏广受关注,从回溯年少澄澈之情、细剖一代京剧大师心路历程的《梅兰芳·当年梅郎》,到聚焦当下疫情实例、描摹平凡人之爱与暖的《眷江城》,再到追溯革命先辈风骨怀抱、点燃理想信念之光的《瞿秋白》,三部戏无一不透露出省昆骨子里的古典之美。这三部戏向时代证明,昆曲不仅能演好现代戏、当代戏,也能开掘出不同主旋律题材作品中蕴含的独特价值,以真情写真人,将极简、极净、极美的南昆风度,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或缠绵、或坚毅、或细腻、或恢弘的新编舞台剧目中。
探究其成功原因,在于这三部戏把握住了中国戏曲的美学内核,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呈现,皆是简约精致,细腻入微,无一处刻意雕琢、无一处糅杂繁复,如静水、似璞玉,以传统戏曲本体中最独特之魅力,吸引当代观众走进剧场,流连忘返。而省昆对现代戏的精准定位,亦离不开其深厚的古典题材戏曲演出经验积累,如其推出的《世说新语》系列,吸引了许多不同年龄、职业的观众,广受好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