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青春期:一个值得庆祝而非畏惧的年龄(8)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就像这几年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一直在研究的“空心病”。临床上,这些年轻人大都被诊断为“抑郁症”,但他们的病因既不是生物化学的,也不是原生家庭的,没有心理创伤,也不是因为克服不了的负性认知。他们只是丧失了存在感和意义感,内心是空的,一点点小挫折就能让他们整个地放弃人生。他们内心的荒芜,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他们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的症状是否就是青春期的本能驱动被压抑的结果?

重新理解青春期:一个值得庆祝而非畏惧的年龄


青春期的大部分特质,激情、冒险、冲动、创造,在我们的主流文化中都是不大被鼓励的,所以才会有《变形计》那种节目。城市中产阶级的父母将孩子送到农村忆苦思甜,作为矫正他们的“叛逆”的一种手段,就好像贫穷和苦难会天然孕育美德。
或许,如西格尔所说,成年人对青春期的反感没准儿是出于一种潜意识的嫉妒。因为他们不再具备这样强大的生命活力——“工作中,我常听到成年人说他们的生活一成不变,他们感到‘被困住了’或感到‘空虚’,失去了寻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一遍又一遍做着同样的事情,感到无聊透顶。他们还觉得生活中缺乏社会交往,感到非常孤独。对很多人来说,生活已经失去了它的情绪强度,变得黯淡无光,甚至枯燥乏味了。这种厌倦感会导致冷漠、抑郁,甚至绝望。似乎任何事情都不重要了,人生失去生机和活力。当成年人不再运用潜力去探索有创意的生活时,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便会是简单地重复熟悉的惯例,想象被抛出了窗外,完全不在考虑范畴里了。当成年人失去了青少年时期的创造力,他们的生活便会失去活力,变得毫无意义。”
最佳教养策略:权威型父母

重新理解青春期:一个值得庆祝而非畏惧的年龄


当然,在《青春期大脑风暴》中,西格尔也告诫我们:“青春期的这些特质也可能有消极的一面。”比如,激情虽然能够让生命变得更充盈,但剧烈波动的情绪有时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耗尽人的精力,让生活变得难以应对(青春期的大脑对压力异常敏感,严重心理健康疾病发生的平均年龄是14岁)。社会交往意味着青少年有强烈的归属于某个同龄人群体的欲望,同龄人会在青少年的感受和决策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些影响对他们是否有益,要取决于他们的朋友是谁。寻求新奇事物是青春期之旅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但专注于一种爱好,有毅力坚持一个艰难的项目同样重要。青少年新发展出的概念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使他们质疑现状,用打破陈规的方法来应对问题,形成新观念,成为创新者,但他们的探索未必被成人社会理解或接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