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会说家乡话吗?代际传承断裂,方言濒危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 师太说,师太明朝,要去断命的‘红房子’吃中饭??先要领到断命的就餐券??小毛说,师太要吃西餐,让我先排队。师太说,是呀,乖囡。小毛说,我先跟姆妈讲。张师傅嚓嚓嚓剪头发说,讲什呢讲,做人,就要活络。师太说,可以讲,就讲??”这是金宇澄2012年出版的小说《繁花》中,身居沪西一处弄堂里的小毛最初出场时的场景。《繁花》通篇以多为三至七言的短句、极具上海韵味和节奏的话本体,铺陈开一幅横跨近四十年、展现市井和世俗百态的沪上“清明上河图”。
满纸沪语是《繁花》最为引人关注的特色。金宇澄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选择方言和话本体叙事,是他为了应对国内长期以来泛滥的译文腔所作的实验,运用方言更能生动展现人的丰富性,表现地域特色。
方言源于古汉语,是在人口由北向南、由东至西屡次迁徙、聚居,行政区划等过程中形成的语言变体。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维系着不同人群的情感寄托和身份标识,是每种地方文化的独有代言和特别载体,也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流变。
中国有着北方官话、晋语、吴语、闽语、赣语、粤语等十大汉语方言,包含97 个方言片,共101 个方言小片。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加剧以及推广普通话等多种因素,方言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大不如前,如今,包括吴语、闽语、粤语在内的多种方言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生存危机。
方言是一条流动的小溪
写《繁花》时,金宇澄历经了一段从普通话思维到上海话思维的转变。自1988年进入《上海文学》做编辑来,到《繁花》创作之前,他已有20年左右没有写小说,《繁花》更是首次尝试沪语写作。但适应之后,他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用“家乡话”写作的自由。从最初写两三个人物间的对话,到小说快终了时,他可以驾驭梅瑞组织的饭局上三十多人的喧哗。
金宇澄将话本体兼具方言叙事的写作称为上帝给他的礼物。在他看来,语言是作品最要紧的要素,方言能赋予作者的创作以独特性。除了阴差阳错用起沪语的偶然性,他同时希望借由沪语写作,给读者展示一个不仅有着“十里洋场”“旗袍”等标签的上海。
《繁花》借由数十位普通人的闲话,描绘出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上海的时局变迁及市场大潮下的物欲横流、活色生香。小说中遍布上海人的常用语,比如,表示闷声不吭的“不响”出现达1500余次。听到邻居蓓蒂、阿婆要变成金鱼时,阿宝“不响”;“文革”期间,阿宝好吃懒做的大伯来蹭饭时,大家“不响”;梅瑞和康总约会时,康总不知如何作答“不响” ??为了让非沪语读者读懂《繁花》,金宇澄还将不通文的地方加以修改,并保留彰显上海话独特韵味的表达和词汇,例如,阿宝大伯饥一顿饱一顿,到阿宝家吃饭时狼吞虎咽,阿宝小姨称其为“叫化子吃死蟹,只只鲜”;上海人将“事情”叫做“事体”,将“时候”称为“辰光”,“打毛衣”叫“结绒线”“无中生有、毫无根据的事情”称作“乱话三千”,“呆头呆脑、言行不符合常理”叫“十三点”。非沪语读者能在其方言叙事进入那独特的时空,上海本地读者在读了小说几句后也会自然而然用沪语读起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