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电影朋友圈丨浙江红色文化的诗性影像写作研究——以《云霄之上》为例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钱姿瑞
著名美学家叶朗先生承续朱光潜、宗白华等先生的美学思想,强调“美在意象”,有力地揭示了中华美学精神的真谛。[1]而中国美术学院在近年来一直在强调“诗性电影”,在2021年也由刘智海导演执导出了《云霄之上》这部被定性为“诗性电影”的作品。这是一次“命题作文”,在保证电影应有的真实性外,导演在产出影片时还加上了自己主观意识中的艺术性。
一、真实性——从史实出发
《云霄之上》创作之初就是为了让社会了解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事迹,这是真实发生在浙江省丽水市的一场战争。说到“诗性”总是会让人想到江南,烟雨江南,如诗如画,但战争的发生却为之添加了一丝残酷和萧瑟。为了添加真实性,影片的拍摄选址就定在了80多年前的战争现场——丽水。
电影刚开始就是在一片废墟中开场的,随着镜头的拉远,荒凉的树林,成堆的尸山,几簇微弱的火光,三个端着枪的白匪从镜头后走来,他们在巡视这一片还有没有活着的红军,如果有他们就要补上一枪,让红军不再有喘息的可能。单从这一个镜头语言,就向观众展示了当时的残酷局面。在大批次的红军都已牺牲的情况下,仅剩的几人要在48小时内将白匪的弹药库炸毁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这样的情节设计也就意味着这部电影不可能像是传统主旋律电影那样的描述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通过群像戏来展现集体力量。这种叙事方式淡化了个人的强大,突出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队这个集体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洪启辰是第一个出现的红军,他在经历了被追捕、被救后终于和老鲁会面。这一支炸毁弹药库的临时小队的其他队员都是在奔赴目的的过程中逐渐集合到一起的,到48小时最后只剩最后一、两个小时的时候所有队员才算是到齐并且统一了思想。虽然不像其他主旋律电影,如《长津湖》中的人民志愿军、《智取威虎山》中的203小分队一样在最开始就有着思想上的高度统一,但在《云霄之上》中的八人小队都是从属于不同纵队和支队的同时,还能在短短48小时内集结完毕,而后再随着剧情的推进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这是与其他主旋律电影不同的一点。产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导演是先将影片中的角色作为一个人去塑造,然后再去考虑在这样的情景下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