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陈果:香港电影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4)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当我在香港住下来,无缘无故又住了几十年之后,我发现在这里蛮适应的,而且它有一种洋气,跟我们小时候的环境完全不一样。香港人拍出来的东西就没有内地拍的那么沉重。虽然我的电影还是有一些阴暗面,可我想在里面放一些幽默进去,这或许就是香港海派的地方。
很多人问我到底有没有受什么导演影响,我小时候看了很多“法国新浪潮”、“日本新浪潮”的电影。刚入行的时候,我又很幸运地就见证了“香港新浪潮”那个阶段,但是,那个阶段又和“台湾新电影”不一样。
因为“台湾新电影”关注比较人文的东西,“香港新浪潮”其实已经商业化。当年我们没觉得香港拍的是艺术片,这些电影里都有明星,还是挺主流的。但是如果你用现在角度去分析,“香港新浪潮”这些电影还是一个艺术品。我们那时候没人教的,都是慢慢跟着工业的发展或者社会的进程去学习。
新京报:你不认为你的这些作品是艺术电影?
陈果:现在谈“艺术电影”这个词比较言重了,以前没有这个说法,以前只能说自己拍的是“独立电影”。但是,“独立电影”在外国既可以是商业主流的“独立电影”,也可以是彰显个人艺术的“独立电影”。
我现在当然不能不说我做的是“艺术电影”了,但是我的“艺术电影”跟别的“艺术电影”又有点不一样,因为我一直很在意我电影的可看性。可看性是什么?如果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娱乐性,就是没那么苦闷。就像刚才所说,一个很悲观或者严肃的题材,一样也可以拍得有观赏性。因为我知道其实做艺术电影是很残酷的。如果去电影节,片子又得不到奖,很可能就卖不出去。
我们在香港做电影生存很难,因此我们都是现实主义者。如果片子卖不出去,就很难继续下去,作为导演,只能在电影里面找它的观赏性。做得大众(universal)一点,谁看都懂,都说好看。我的电影跟很多艺术片完全不一样,不像有些艺术片比较自我一点。当然不是说我的电影就没有自我,只是大家走的路有点不一样。
新京报:但是,我还是感觉你的电影和主流电影很不一样。
陈果:那当然不一样。在香港,我的电影基本上都是独立做出来的,但是我又是反“独立”的,独立的东西会把题材限制得非常小,拍法也都差不多。这种拍法也慢慢也形成了一种主流。我是完全不理这些规则。其实,商业片有商业片的套路,艺术片也有艺术片的套路,看多了我就烦。
如果你问我是什么样的导演,我会告诉你,我真的就不是(你说的那样的导演)。我是非常坐不稳的人,比如说《三夫》,20年前拍完《香港有个好莱坞》之后,我就可以继续拍,但是我那时候找不到演员。隔了这么多年再去拍,电影会非常不一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