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VR电影创新发展探究(5)

2023-04-29 来源:飞速影视
虽然360°的VR全景影像使传统电影中的画框消失,传统电影中的视点、景别、构图、角度等蒙太奇叙事手段在VR电影创作中出现瓶颈,创作中心也由导演掌握绝对话语权开始向观众偏移,但VR电影叙事中系统化的场面调度和精巧的电影语言设计,比如观众首先注意到什么、场景中有多少视觉元素、立体空间如何分割和组织、色彩有何象征意义、对比的强弱区域等,都离不开传统电影中的蒙太奇思维。VR电影在场景内部实现蒙太奇构思,引导并激发观众的审美体验,实现影像意义的表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蒙太奇艺术范畴的深入拓展。
(二)长镜头美学影像风格的沿袭
长镜头在形式和内容上有着蒙太奇分切镜头不可比拟的高度完整的时空呈现。长镜头理论的提出者安德烈·巴赞,将电影称作“完整的写实主义的神话”“再现世界原貌的神话”,电影艺术通过影像还原现实世界,为观众建构时空,实现想象的真实。[8]纵观电影艺术发展,长镜头在电影艺术的实践中一直被不断地运用,并在技术加持下被不断地创新。比如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运用,使长镜头跨越了物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长镜头创作的一次创新。在电影《荒野猎人》(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2016)中使用CG特效完成了男主人公被熊撕咬的两分多钟的长镜头(见图5),数字技术将两个不同时空拍摄的镜头进行缝合,完成了长镜头的真实演绎;在电影《云水谣》(尹力,2006)中,同样运用数字技术将八个“上天入地、穿堂入室”的镜头进行无缝衔接(见图6),完整勾勒出20世纪40年代台湾特有的社会民俗生活景象,交代出故事的时代背景。
如果说数字技术使传统电影艺术中长镜头与蒙太奇两大语言体系的二元对立性消弭,那么VR技术则是对长镜头美学形式的另一向度复兴。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摄影影像本体论》中提出长镜头理论,即主张对一个场景或一场戏进行一个较长的连续的拍摄,从而真实完整地表现客观世界。[9]在VR电影创作中,为避免因镜头频繁切换引起观众的观影不适,多采用一个场景内“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拍摄手法。VR电影以场景为最小单位,针对观众不同感受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创造令人沉浸其中的立体空间,使观众不局限在想象的现实之中,获得无限接近现实的空间体验感。在未来的VR影像中,观众在实时互动的环境下不仅仅是一个观看者,也是行动的参与者,双重身份的结合以一种更加沉浸和强烈的形式重现“真实场景”,带来一种更加真实的梦境。VR电影相较于传统电影来说,它的核心特征在于沉浸感和互动性,互动并不是纯粹指VR技术的特性,而是依托于这种交互性,使影像与观众间建构一种有机的共生关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