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研究生留遗书自杀:一个「活得很好」的人,为何决定去死?(3)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但别误会,自杀者并不一定是经历重大创伤才会痛苦得寻死。
首先,自杀的念头很常见。
50%-70%的人在其一生中曾经想过要自杀,而12%的人在过去6个月内有过自杀的念头。
其次,自杀的人数也很庞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的数据,全世界每年有大约8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就有人选择通过自杀来结束生命。
而在中国,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冷冰冰的数据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人陷入痛苦、绝望深渊中的人。

985研究生留遗书自杀:一个「活得很好」的人,为何决定去死?


02
自杀发生之前,一个人经历了什么?
曾有人问一位多次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
既然知道要珍惜生命,珍惜所爱之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自杀?
他的回答是:
因为这样的想法要求我们继续痛苦,却根本无法给我们解药。
自杀,可以理解为“试图逃避一种不能忍受的生活境遇”,而不是放弃生命。
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大脑额叶功能也还没有发育成熟,很难控制自己的冲动,加上容易陷入认知误区,觉得只有死亡才能解决问题……
因而这个群体更容易出现「冲动型自杀」。
而对于成年人来说,自杀,更多是一种深思熟虑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里需要先认识自杀行为的3个阶段:
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自杀。
自杀意念,代表有想法,但未付诸实践;
自杀企图,意味着有自杀行为,但未成功;
自杀,采取自杀行为致死。
从萌发自杀意念,到真正开始着手计划、准备甚至尝试,其实需要经历内在的挣扎。
那是什么因素推动一个人产生念头,进而发展为有自杀企图呢?
心理学家 Joiner 的“自杀人际关系理论”或许能够解答。
她指出,当个体有了较强的自杀意念,又具备自杀能力,那么就有可能做出自杀尝试。
这里的自杀能力,除了执行自杀的能力,也包括对死和痛的忍受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