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发际线:南大蒋炎岩谈读博那些事儿(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对任何领域来说,经验都非常重要。不过数学的 training 有点从小就落下了;加上当时对系统软件还挺感兴趣,读博的时候南大基本没有人做 System 和 PL,所以选了一个最接近的软件方向,虽然我也不知道软件方向是做什么的,就这么上车了 (为此还让出了一个保送硕士的名额,嘿!) 这个路线和广大保研群众简直相似得不能再相似了。
守住发际线
读博士嘛,大家肯定最关心的是毕业问题,要是毕业的时候能守住日渐退行的发际线就更好了。鉴于我读博士基本是「自学青年的胜利」,而且还有浓密的头发,自己的经验应该能帮到大家。总结起来就是:脸皮要厚、药不能停、刻意练习,然后在发表论文的边缘疯狂试探就好了。
脸皮要厚
我入坑的第一个研究问题简直就是四九年入国军,到今天这个方向的好论文已经非常……稀疏了。概括地说就是在基础的机制已经很难改进的前提下,设计策略去「overfit」应用场景,刷出更好的实验效果来。那段时间几乎每天要都拷问自己:做这东西有个卵用?试一试吧,实验设备又相当落后,只要方位角度差一点点,测出来的数据就飞到十万八千里之外了。但毕竟老板是「软件方法学」出身的 (虽然我也是做「软件方法学」的,但我大约的确不知道我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们自带能说会道的光环,每次都能在方法学的制高点忽悠得你哑口无言,新手学生真是百口莫辩,项目也就一直这样莫名其妙地进行下去了。
后来我学会了一个经验,现在和老板们交流时,头脑里先预备好一个 SMT Solver。老板每说一句话,我就先把这句话在逻辑上取反,然后扔到 SMT Solver 里求解一下,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把这件事忽悠过去的。我惊讶地发现,求解的一般结果,要么是公理体系有些不同,要么是在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老板们有时候会觉得「再小的 contribution 也是 contribution」,但如果你有一个预设的 significance 的 lower bound,这句话就不成立了。这一招屡试不爽,每次都说不过老板的同学们可以多多尝试 (许畅 :有的时候说的话还看环境,对有不同抗打击能力的人要斟酌说不同的话,可以细细体会老板是鼓励你还是安慰你——不要把老板安慰你的好心硬戳破了)。
我觉得知乎上遇到自己不喜欢研究问题的博士生肯定相当多。这时候,脸皮厚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我有腿,不喜欢这个问题可以跑路啊!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