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露天到室内、从娱神到娱人……一文看剧场的前世今生(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奥林匹克剧院舞台的街景布景效果逼真
剧场,也叫剧院,是一种设有观众厅、舞台、技术用房和演员、观众用房的观演建筑,有露天的,也有室内的。
要追溯剧场的起源,就需要搞清楚演出活动是如何诞生的。按照当下主流史学观点,人类的大型演出活动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祭祀仪式。毕竟,远古的先民竭尽全力也难保衣食无忧,于是只能请神吃饭,祭祀活动由此产生。作为神灵代言人的巫师便成为最早的演员。这时的表演并非演给人看,而是所有的演员和观众一起演给神看的一出大戏,希望以此来讨得神的欢喜,以求来年风调雨顺。此时当然并没有专门的剧场。即使有,也是以天为盖,以地为毯,燃起一团篝火,聚拢人群,便成为一个小小的“剧场”。
公元前7世纪,深受自然灾害之苦的古希腊人希望取悦酒神狄俄尼索斯,便在每年3月设立了一个酒神节,在郊外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活动中,一队演员站在神坛上唱歌,他们面朝山坡,站成半圆形的歌队。观众依山而立,跟随演员一起哼唱。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古希腊剧场是埃皮达鲁斯剧场,它位于希腊半岛东南端,建于公元前4世纪。剧场依据山势而建,大理石的座位逐级升高,如同一把巨大的折扇。整个剧场有34排座位,最多可以容纳1.5万余名观众,最远的座位距离舞台前沿为70米。最下方的圆形中心舞台,直径20余米,舞台中间有酒神祭坛,背面也有26米长的背景墙。埃皮达鲁斯剧场彰显着古希腊建筑的壮丽雄伟。
据史学家考证,为了增强演出的声音效果,埃皮达鲁斯剧场的观众席中间错落有致地放了很多铜制的空坛子。这些坛子的坛口指向表演区,从而使得演员的声音可以在坛子里产生回声。这些空坛子的回声不仅增强了音效,也增强了演出的仪式感和神圣性。
后来,随着文明不断发展,演出的目的完成了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到罗马帝国时期,节日中的演出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表演内容扩展到歌舞、滑稽戏、神话剧、杂耍等复杂形式,演员的表演越来越专业化。为适应这种变化,罗马剧场的中心舞台表演区比古希腊剧场大得多,而剧场能容纳的观众比古希腊剧场少得多。舞台前方有一块半圆形区域,是达官显贵们观看演出的地方。有些罗马剧场在观众席上方设置了遮阳挡雨的帆布,已呈现向室内剧场转变的趋势。罗马剧场四面封闭的结构也有利于提高观众席上的声音清晰度。
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戏剧表演陷入严重的衰退。到了15至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对戏剧的热情又逐渐萌发。此时出现了室内剧场。位于意大利维琴察的奥林匹克剧院建于1580年至1585年,可容纳400人,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室内剧场。剧场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帕拉迪奥设计,但在开始施工后几个月,帕拉迪奥就去世了,他的弟子斯卡莫齐接手完成了整个工程。剧院由一座防御堡垒改造而成,其半圆形的观众席显然深得罗马剧场的精髓,而舞台上精致的视觉效果使街道景观看起来十分逼真。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