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气候与文明|古蜀国(8)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成都市指挥街遗址出土的一排呈东西走向的6根木桩和竹木编拦沙框等遗迹遗物,可能与防治洪水有关,时代不晚于春秋前期;
成都方池街遗址发现的砌筑卵石建筑,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处防洪排泄的水利工程。这处卵石建筑系由东、西、中三条大而有规律的卵石石埂组成,形状呈工字形;
受发掘面积所限,东埂和西埂的南北两端延伸较长而不见头,唯有中埂最为完整,长约 26米、宽 3米。从这处卵石建筑的特点看,可能是用竹笼盛装卵石砌成的,大概为一倒人字形滚水、支水埂;
方池街数条呈规律分布的卵石埂,具有护堤、分水、支水和滚水的功能,是蜀地水利技术的重要创举,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筑提供了先例和经验。[37]
这些古老资料与重见天日的遗迹充分说明了古蜀国所处的时代成都平原水系发达,这一资料与《第四篇》中对长江中下游的气候变化考证重合,又与《第三篇》及《第五篇》中对黄河水系变化的考证重合,从而充分表明开明王朝登上历史舞台与长江水系变化有密切关联。
开明王朝于第九世时达到巅峰,后并未出现衰落,而是由于连年征战,民众对王朝的拥戴逐渐减弱,后秦趁开明王朝军队于东南作战而进入古蜀国;
民众一开始并未采取强硬的反对措施,直到秦军迅速攻入成都平原腹地,古蜀国民众方才意识到三百五十年来愈来愈强大的古蜀国即将灭亡,由此,其进入了长期的反抗阶段;
秦国至国家灭亡时也未能在文化上同化古蜀国,但古蜀国却为秦国提供了庞大的后勤保障资源,从而使秦可以最终统御六国,资源丰厚也是汉建立“郡国并行制”时未割出蜀地的原因。[38]
“秦西有巴蜀,方船积粟,起于汶山,循江而下,至郢三千余里。舫船载卒,一舫载五十人,与三月之粮,下水而浮,一日行三百余里。”
《战国策·楚策一》记载张仪为秦破纵连横说楚王云
周赧王七年,(即公元前308年) 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为黔中郡。《华阳国志·蜀志》
但轰动世界的三星堆,与开明王朝并无瓜葛,这个远在鱼凫鼎盛时期的古遗迹,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五.居中
上古时代,天下部落文明皆若璀璨繁星,点缀大地。此刻并无明显的强弱高低之分。
相互交会、融合,由小集大,渐趋于国。
段渝先生认为,四川盆地地理上拥有山川与河流的双重向心结构,其中心,即是成都平原。[39]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