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美学,“她的美貌使墓窟变成欢宴的华堂”(1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莎士比亚伟大的创新之处在于,当他一遍遍地转向违反主流文化规范的美的形式时,这种魔力甚至会增强:诙谐的罗瑟琳,她的深色皮肤使俾隆断言,“泼墨的脸色,才是美的极致”(《爱的徒劳》第四幕第三场249行);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的埃及女王将自己描述为一个“被福玻斯热情的眼光烧灼得遍身黝黑/时间已在我额上留下深深的皱纹”(《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第一幕第五场28~29行);最重要的是,十四行诗中那位光芒四射的女士,她的眼睛一点也不像太阳(十四行诗第130首)。这些形象并不完全是对理想类型的否定,因为对理想类型的颂扬总是被理解为一种悖论,一种对欲望具有的扰乱事物正常秩序之力量的揭示。但美在悖论中幸存了下来。
在生活中,“晒黑”(tan)一词具有完全负面的内涵,正如十四行诗第115首感叹的那样,时光的事故“晒黑美色”——对黑色的赞美是对痴迷之心的盲目力量的一种奢侈的赞颂:
说实话,我的眼睛并不爱你,它们看见你身上千差万错;但眼睛瞧不上的,心却着迷,它一味溺爱,不管眼睛所见。(十四行诗第141首)
这里至少眼睛没有被欺骗;在其他的十四行诗中,对这位黑女士“病态的欲望”(十四行诗第147首)损害了恋人正确观察或判断的能力:
唉,爱把什么眼睛装在我脑里,让我完全认不清真正的景象!即使认得清,理智又跑往哪里,竟错判了眼睛所见到的真相?(十四行诗第148首)
国家大剧院演出莎翁戏剧。
错判就是把“明知”为丑陋的东西看成是美丽的,因此与眼睛见到的证据相矛盾,或者如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第152首中所说:“让眼睛发誓,把眼前景说成虚假。”
这一发誓让人想到一个奇特而重大的转变,不仅是在莎士比亚对心爱之人的描述上,也在他自己的声音上。诗人反对自己的看法或判断,也就是说,他有只“假眼”:
我发誓说你美!还有比这荒唐:抹煞真理去坚持那么黑的谎!(十四行诗第152首)
这个新奇的、强迫性的、矛盾的、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声音做了诗人对漂亮小伙子从未做过的事情:他以名字来表明自己的身份。他称自己“威尔”(Will)。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