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慧源:从《金瓶梅》看明代城市手工艺制作的水平及其商业化(1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可见,装饰品的佩戴和制作,是明代商品化世风之下的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齐慧源:从《金瓶梅》看明代城市手工艺制作的水平及其商业化


明·金镶玉簪子
饰品的商业经营和布匹相似,有两种方式:铺商和小商贩。
《金瓶梅词话》多次提到顾银匠、顾银铺,有银匠开银匠铺,根据人们的具体要求,打造金银饰品,如上文第二十回李瓶儿要西门庆找银匠替她打一些头面;
又如第二十五回宋惠莲对西门庆说:
“爹,你许我编鬏髻,怎的还不替我编?恁时候不戴到几时戴?只教我成日戴这头发壳子儿?”西门庆道:“不打紧,到明日将八两银子,往银匠家替你拔丝去。”[3]第二十五回
再如第二十六回写西门庆打点三百两金银,交顾银率领许多银匠,在家中卷棚内打造蔡太师上寿的四阳捧寿的银人,每一座高尺有余,又打了两把金寿字壶。
银匠的手工艺在明代已经达到高超精妙的水平,如珠宝买卖的薛嫂在西门庆家:
“打开花箱,取出给吴月娘看,果然做的好样范:约四指宽,通掩过鬓髻来,金翠掩映,翡翠重叠,背面贴金,那九组锢,每个凤口内,皆衔着一挂宝珠牌儿,十分奇巧。”[3]第九十五回
这些首饰物品,十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时金银饰品制作作业技艺的精湛,巧妙绝伦,这与陶宗仪在其《南村辍耕录》卷三十、张岱在其《陶庵梦忆》等书籍中对当时社会上首饰匠人们精巧的制作技艺的记载是吻合的。

齐慧源:从《金瓶梅》看明代城市手工艺制作的水平及其商业化


明·金质头面
另一类是专卖妇女使用装饰品和针头线脑的小商贩。
这类小商贩多半要摇“惊闺”,如书中的卖翠花的薛嫂,还有卖胭脂粉的,卖菊花、梅花的以及卖各类银活的小商贩等,通常是提着一个花厢儿或挑担子沿街叫卖。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