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慧源:从《金瓶梅》看明代城市手工艺制作的水平及其商业化(8)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扬州广陵城苗员外苗天秀也是一个长途贩运商,他一次贩运到清河的货物就有“二千匹缎,衣服之类极广”,并携带白银一千两[3]第四十七回。
西门庆曾安排宋惠莲的丈夫来旺“回来我教他领一千两银子,同主管往杭州贩卖绸绢丝线做买卖”[3]第二十五回。
可见,《金瓶梅》中出现的行商都是批发商,资金多在千两以上。
《金瓶梅词话》中布匹的商业活动反应了明代货物贩运的发展情形,不仅数量多,而且他们所贩运的货物又主要是人们的生活用品。
比如湖州的丝线,杭州的绸缎,松州的布匹,此外还有无锡的米,扬州的盐,川广的药材等等。
以贩运生活用品为主,正是明代长途贩运的重要变化。《金瓶梅》所反映的明代经营方式的第一个变化,就是长途贩运的发展。
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明代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水平,不但行业本身技术精良,而且产品的商业化程度也很高。
明代航运贸易图
明代商品经营方式的第二个特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开始以各种形式介入生产,以制造业为例,织造商不仅开店铺买卖成批的布匹,还进行半加工。
《金瓶梅》中对这种变化也有所反映。例如媒婆向西门庆介绍孟玉楼:“南门外贩布杨家的正头娘子( 指孟玉楼)……当初有过世的官人在铺子里,一日不算银子,铜钱也卖两大簸箩。毛青鞋面布,俺每( 们) 问他,定要三分一尺。十日常有二三十染的吃饭,都是这位娘子主张整理。”[3]第七回, 117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知道,孟玉楼原先的丈夫是一个经营布匹的布商。
应当注意的是他每天还要雇佣二三十个染布工人对布匹进行染色加工,这说明他的经营已经介入了生产过程,半成品的制造物的销售也能说明当时制造业的商业色彩。
再比如,书中还描写西门庆花一百五十两银子买下湖州贩运商何官儿的丝线,并且搭了个伙计韩道国和家人来保,在狮子街开了一个绒线铺。
伙计韩道国和西门庆“写立合同”之后,“同来保领本钱雇人染丝,在狮子街开张铺面,发卖各色丝线,一日也卖数十两银子,不在话下”[3]第三十三回。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