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出了个情圣,至今风靡400年(6)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家人哭笑不得。原来,汤显祖正填词写到“赏春香还是旧罗裙”时,他被剧中人物命运所感染,以为自己正是丫鬟春香呢,于是共着春香一起追忆死去的杜丽娘。
世总为情,因情生梦,因梦成戏。“二十年来才一梦,牡丹相向后堂中”,汤显祖正是这样用尽全副身心创造出了“玉茗堂四梦”。
与至情论一脉相连的是汤显祖对“真”的强调与倡导。他所谓的“真”,指的是“古人书,上云‘长相思’,下云‘加餐饭’足矣”,“古人秉烛夜游,是真实语”,这是针对当时文坛“后七子”好弄虚作假的文风而提出的。
汤显祖尚真,所以在创作中就时常跳出清规戒律的束缚,不拘泥于格律的死理。他主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因此,引得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沈璟很不满:这汤显祖咋回事儿啊?老祖宗定下的格律怎么能说改就改呢?沈璟甚至亲自下场,帮汤显祖修改《牡丹亭》,圈出了一大堆不协律的字句。
汤显祖知道后,非常生气,在给友人的信中疯狂吐槽:“彼恶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
这个故事是从徐渭的弟子王骥德嘴里流传下来的。王骥德还说,沈璟和汤显祖两个人简直就是像冰块和火炭,完全两类人。
汤显祖就是这样强调“情之所必有”,强调艺术真实。他很推崇王维的一幅画,王维在画中让一棵充满生机的芭蕉树长在冰天雪地中,以此映衬画中人、东汉名臣袁安高洁的人品。有人嫌弃王维的冬景芭蕉,非要割蕉加梅应景,汤显祖却认为,“割蕉加梅,冬则冬矣,然非王摩诘(王维)冬景也。”
于是,在汤显祖写的《牡丹亭》中,一个女孩儿可以因情而死,又可以因情而复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有个“超级粉丝”,极其认同汤显祖的观点,她就是娄江女子俞二娘。俞二娘也像杜丽娘一般生于闺阁,秀慧能文,然而没有什么人身自由,于是这位女子读了《牡丹亭》之后,深感她的命运也如杜丽娘一般事事不如意,终日郁郁寡欢,不得展颜,最后竟“断肠而死”,终年十七岁。她用蝇头小楷在剧本间写下密密麻麻的批注,一字一句正切中她的心声。
汤显祖听到这个消息后,很为俞二娘惋惜,挥笔写下了一首诗:
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
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
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
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汤显祖《哭娄江女子二首》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