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高分图书《论语》,时间沉淀后的所思所想读来非常惬意!(2)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建议〕
促使自己至少在一门学问中,登堂入室。
〔原文〕
十五、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主旨〕
孔子主张中庸之道。
〔注释〕
(一)“师与商”师指颛孙师,字子张,商指卜商,字子夏,都是孔门的弟子。
(二)“愈”即胜。
(三)“犹”即等同。
〔今译〕
子贡问:“子张和子夏两人谁比较贤明?”孔子说:“子张超过了些,子夏又嫌不够。”
子贡说:“那就是子张比较贤明了?”孔子说:“过分跟不够同样不好。”
〔引述〕
子张才高意广,不免好高骛远,所以孔子认为有一些过分。子夏笃信谨守,难免开创不足,所以孔子说他不够贤明。子贡听了以后,觉得子张好像比子夏好一些,不料孔子却说过分和不够,都不合乎中庸之道,同样的不好。
中庸之道,长久以来一直被扭曲被误解,因而造成很大的后遗症,竟然引起若干人士的反感。实际上中庸便是合理。朱子说无一事不合理即中庸,才是最为恰当的解释。凡事恰到好处,便是中庸,有什么好反对的呢?
过与不及,不能用来判别优劣。子贡认为子张比较贤明,便是认为过的优于不及的,所以孔子并不同意。过与不及,在效用上同样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孔子依据这种观点,才说出“过犹不及”的判断。过不中,不及也不中。不中就是不合理,不合用,效果不良好,所以两者是一样的。
〔生活智慧〕
(一)凡事不宜过分,也不能不够。不做便罢,要做便应该尽心尽力,设法做得恰到好处,以求合理合宜。
(二)把一件事情彻头彻尾做好,便是完成一件大事。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过分拘谨保守,以致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三)凡事想妥当了,就应该立即去做。否则犹豫不定,想得太多,反而不敢着手去做。当机立断,才不致坐失良机。
〔建议〕
建立无过也无不及的评量标准,促使自己提高警觉,力求无过与不及。
〔原文〕
十六、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liǎn)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主旨〕
孔子严斥冉求帮助季氏搜刮,也间接警戒季氏。
〔注释〕
(一)“周公”指世袭周王室的公爵。
(二)“聚敛”即搜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