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第一季)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33——以情激情,美读感悟(6)

2023-04-30 来源:飞速影视
青少年学生的情感天地由于经历少,积累不多,比较单薄,缺乏厚度,缺乏浓度,缺乏深沉,须不断地滋润、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善恶观、价值观基本处于模糊状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跟着感觉走,有时情绪化,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因而,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须有意识地施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社会上多元价值并存,多样文化驳杂的情况下,青少年学生受社会上负面影响的浸染,冷漠,冷眼,无动于衷,难以感动,不会感恩,也常见到。如何掸除情感世界的灰尘,让对生活充满热情,对理想充满憧憬,对造福人民的人和事心怀感激植根于学生心中,也是教学中应有的责任担当。根据文本的特点,耐心地精心地进行熏陶感染,坚持不懈,润物无声,必有以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来说,尽管学生与这篇讲演有隔世之感,但只要教师把自己作为一块煤,投入炉火,燃烧得通红,就能以强烈的情感体验放射出的火光与热量传递给学生,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首先,激情的火种,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景。我是这样安排的:上课起始,我一言不发,就转身在黑板上写: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的流向人间,
开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学生屏息抄写,然后我讲述)
这是闻一多先生《红烛》"序诗"中的几句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一名新月派的诗人,成为研究旧经典的学者,最后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走了一条爱国知识分子为国作贡献的道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发动内战,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将"脂膏"流向人间。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牺牲时才48岁,真是千古文章未尽才。凡是对我们国家民族作出贡献的人,我们是永志不忘的。(出示《闻一多传》,封面黑色对大理石的花纹,正中上方一支醒目的红烛。)红烛精神是先生的自我写照。毛主席对他有着极为崇高的评价,曾在文章《别了,司徒雷登》中这样说:"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因为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今天我们学的是闻一多先生留在人间的最后一次讲演,文章题目是当时整理记录的人加的。这篇讲演距今虽已近70年,然而那鲜明的立场、爱憎分明的感情,一泻千里的气势、慷慨献身的红烛精神仍然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弦。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