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学会了,那「反沉默螺旋」和「双螺旋」呢?(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3)网络和新媒体带来了海量信息,而网民是能动的,他们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喜好选择和辨别信息。这一点在过去关于“沉默螺旋”的研究中被忽视。今天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技术使人们能够方便地获取、查证和核实各种信息,人们日常累积的各种常识性经验信息也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当媒介传达的内容和观点远远偏离人民的意识形态时,会激发受众的逆反心理,引发所谓“舆论背反”效应,进而形成与媒介预期相反的舆论。
(4)网络和新媒体舆论场域中通常存在一批自我确信度高的中坚分子和意见领袖。这些中坚分子、意见领袖作为特定的“少数派”,经常在网络上发表与主流意见相悖的观点,并通过社会动员,最终使原本处于劣势地位的意见颠覆既成的主流意见,反转成为新的优势意见,呈现出“中坚分子倒戈一击”的现象。
当然,“反沉默螺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沉默螺旋”的消亡,而是二者长期矛盾共存。
2.“双螺旋”现象
这一理论假设由高宪春教授首次提出。双螺旋的场域分别指的是,传统大众媒介及权威发声渠道、新兴的自媒体及其他表意平台。
前者(传统大众媒介及权威发声渠道)在群众中拥有相对稳定的受众群。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也积极融入网络社会,凭借相当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形成自己的意见优势,弘扬主流价值观,自上而下传播信息,使得受众逐渐认同并接受传统媒体的声音,形成一种“沉默的螺旋”。
后者(新兴的自媒体及其他表意平台)则是个体凭借新的媒体平台主动参与舆论的形成,积极发表意见,为自己的利益诉求找到新的渠道,也改变了个体对大众传播的依赖性。这种平台会吸纳更多拥有相同心理倾向的个体,促使他们在意见倾向上抱团前行。新媒体语境下的个体或者随后形成的群体多从自我诉求出发来考虑问题,感情色彩相对浓厚,往往以批判和反思的形象出现,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播。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双螺旋”。
两支螺旋有着不同的发声渠道、相异的利益诉求,难免会发生碰撞。传统媒体凭借真切的报道和鞭辟入里的分析引导公众从感性层面进入理性思考,继而认同事实,将大众媒体的观点无形中嵌入到新媒体平台的受众群中。同样,新媒体受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言论也会反映平民诉求,引发更大的社会认同效应和聚合效应,对大众媒体施加影响。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无论是哪一种螺旋,在本质上依旧是“沉默的螺旋”范畴,况且这两个螺旋始终互动影响,总有一方会战胜另一方,两种螺旋的碰撞聚合又会形成单独的“沉默的螺旋”,若此时反对的声音出现,少数意见继而又会上升为优势意见,如此循环往复,“沉默的螺旋”始终呈现未消而长的态势。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