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丨戴志刚:与一条河流的和解(7)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太浮山,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与石门、桃源、鼎城三县交界,是湖南省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是武陵山脉往东的最后一座山峰,也是武陵山脉与洞庭湖平原的天然分界点。古洞庭湖的水面,是一直到太浮山脚下的,所以太浮山素有“洞庭一点万山东”之说。太浮山的道教起源于汉代中叶,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与桃源县桃花源、慈利县五雷山、石门县观国山并称的沅澧四大道教圣地,历代修建寺庙宏观,为当年乾隆皇帝御封的洞庭四十八福地之一,香火鼎盛二千余年。太浮山拥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山上奇峰峻峭,层峦叠翠,谷幽崖险,常年白云缭绕,岚气腾腾。山下水库星罗棋布,松竹掩映,山、水、石、林巧合成景,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岩、泉、树、藤自然成趣,天作之景异常醉人,古二十四景点缀其间,风光独特,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气候宜人。一九〇〇年秋天,清代著名诗人、岳麓书院名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的作者黄道让游历太浮山,在太浮金顶,见道水东流,一时兴起,挥笔写下了“振衣绝顶访浮邱,如此峰峦肯卧游。
日出寺先千户晓,月低影压万山秋。更无飞鸟能藏背,时有浮云让出头。远眺须臾高处立,道源一线天自流”的名篇。
这首诗中的“道源”就是道水,道水在以前临澧老百姓口中,也叫“道源河”。道源——道之源也,更让这条河流充满了神秘而久远的气息,至今当地还有道源桥、道源乡、道源村、道源学校等地标与之对应。而“道水”之名,就是来自于关于太浮山的记载。翻阅清末临澧县志,有载“昔有浮邱子者,黄帝时人,种苦荬于浮邱之岗,洗药道水之上,丹成得道,道水之名始此。”可见,“道水”在没有遇到太浮山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在每一段都有一个其他的名字,这好比长江,在上游在金沙江,在下游叫扬子江一样。如果说,五雷山是道水的母亲,给了她最初的一股生命泉源,那么,太浮山就是道水的父亲,赋予了她正式的学名,并定义了她的精神特质。从此,这条河流就以“道”之名,流入典籍文献,流入历史大河。
“无过”是道家的主要思想之一,自古以来,也是许多品德高洁圣人的追求,而人类要做到“无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一条不过百公里,甚至几乎没有文人墨客歌咏过它的河流,把自己化为一条脐带,三接江南道教名山,成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自己还能亘古长流,并能洁身自好,却真正做到了“无尤”和“无过”。当这条发源于山,流走于山,发源于“道”,流走于“道”的河流,带着为人之道、处世之道、治国之道注入澧水、汇入洞庭、融入长江,最后涌入大海,以自己的至善之功、至谦之德、至大之量、至柔之刚演绎着“道水”之道时,不正是生动而形象地诠释了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所推崇的“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家思想精髓吗?而这样的一条在上古时代就注入了哲思的河流,难道不值得我们人类尊敬和讴歌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