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巨头沉浮录(1978-2018)(5)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往大一点说,王后雄激起了这样一个水花:创新课堂就一定不接地气、考试不能得高分吗?课上引导学生思考,课下还要布置练习题,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学习热情加上高质量的题目训练,提分都是水到渠成。
没过两年,王后雄调入城市,成为黄冈一中的金牌化学老师。在这里,他有了更大的舞台,也有了更大的机遇。
90年代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敲开了王后雄办公室的门。那时候,全国刚刚开始大规模开展中学化学竞赛,却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华中师大在“八五”出版规划中,领下了两本化学奥赛辅导书,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主编。
王后雄老师水平棒、教法好、有名气、肯钻研,还年轻,宛如一阵及时雨,淋到了华中师大编辑部这堆濒临干涸的树苗里。
接下这个重担后,王后雄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竞赛教程是所有参考书中最难编的一种。究其原因,“竞赛”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一道竞赛题涉及的知识板块、逻辑复杂程度和运算量,均远超平均十几分钟解决的高考题。一道经典的竞赛题,能让学生们思考三天三夜。
更重要的是,王后雄要编的竞赛教程,绝不是给极少数天才准备的精英读本。在“全民奥赛”政策的引导下,他要服务的,是无数普通的中学生。他要能够“培养”(而非培训)这些含苞待放而充满热情的学生,让他们通过思维锻炼,批量化地达到拿奖的水准。
这是一次中国的“运动式治理”用于教育领域的尝试。“运动式治理”的意思是,作为享受人口红利的国家,我们并不知道哪个真的有天分,但既然人多,就不妨让每个人都试一试,总能试出两三个传奇。就这样,奥林匹克竞赛成了每个感兴趣的青少年都要试一试的“群体性运动”。
王后雄老师花了几年时间,在课后废寝忘食地写作。终于,90年代初,他主编的《高中化学竞赛基础教程》、《初中化学竞赛跟踪辅导》问世。书籍出版后再次一炮而红,被同行、专家、大学教授认可,两本书一年内各自销量几十万册,感谢信、求助信、报喜信,迅速堆满了王后雄老师的办公室。
1999年,有新疆石油工人专程跑到两三千公里外的湖北黄冈,花了两千元路费,只为了给孩子买几本总价三十多元的王后雄品牌图书。在见到王后雄本人时,这位家长热泪盈眶,说:“我的孩子说,做您的书,让他感觉自己越来越聪明。”
能让学生越做题越聪明,这样的老师实在难得。一般的“名师”,能让学生少做题、得高分,但本质上是让学生变成做题机器,看到考试题,立刻能回忆起自己曾经做过的题,从而不用思考也能刷刷答卷。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