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悲观主义与表现主义共同吹响的中国牧笛(6)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在《夏天》里黑塞借主人公克林索尔之口,多次吟咏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对酒行》、《将进酒》中的诗句,还有一处情节直接取自李白的《月下独酌》。
李白出现在1920年代的黑塞小说中不是偶然。李白是德国翻译最多的中国诗人。而豪饮、醉酒是李白诗中被译得最多的题材。在黑塞的早期生活时代(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随着对东方文化关注的升温,德国出现了一阵小小"李白热"。
黑塞熟谙中国经典文化,对李白推崇备至。早在1907年,他在为汉斯·贝特格的德译汉诗选集《中国牧笛》写的书评中,就盛赞李白是中国诗的高峰:
"李太白这位情绪消沉的紊饮者和爱人者,用他外表闪耀着光芒而内心悲哀的诗行构建了诗的顶峰。在充满异国风情的描绘中这位青莲居士给我们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一一他无限的人性让我们联想起希腊人、古老的意大利人、宫廷抒情诗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在众多西方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与我们熟知的豪放派诗人大相径庭。贝特格在李白诗的前言里,对这位中国唐代诗人的性格是这样描绘的:
"李太白是个天生自由和不安分的人,他是个冒险家和酒徒,他的傲慢自负和最深沉的忧郁交替,而后者是他的本质根源。他描写这个世界飘忽易逝的难言之美、永恒的痛苦、永远的悲伤以及各种存在之谜。世界的全部忧伤深深植根于他心胸,但即使最快乐的时刻也无法驱散他人世的阴影。‘逝去’是时时刻刻提醒他感觉的一种标志。他饮酒是为了麻醉痛苦,但事实上只能让他陷入新的痛苦中......从他那儿人们可以感觉到远方云彩的神秘飘动,以及他的痛彻寰宇,他遭受着无常命运的打击。"
骄傲自负、爱好自由、忧郁、孤独,贝特格用来形容李白的这些性格特征,正契合黑塞所描写的克林索尔的情形。李白笔下常常出现的酒、星辰、白云,在黑塞早期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中,也是常见的意象。所以克林索尔以李太白自称,也是黑塞的感情寄寓和自勉。这是黑塞对李白产生共鸣的基础。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悲观主义与表现主义共同吹响的中国牧笛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