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悲观主义与表现主义共同吹响的中国牧笛(8)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总之,恃才傲物、借酒浇愁、孤独无奈和及时行乐的末世感,成为黑塞所感受到的中国李白;李白绚烂的文采及寄情山水自然也是黑塞在小说中所追求的。但李白诗中多所表现的豪情、霸气等所谓盛唐气象,在黑塞作品中我们很难看到,所以他就让忧郁深沉的杜甫做了李白的"影子"。这二重性格共同构成了《克林索尔》主人公的人格特征,也是作者黑塞托"物"言志的自况!

《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悲观主义与表现主义共同吹响的中国牧笛


②老、庄思想与"下沉哲学"
刚才在讨论悲观主义一节,黑塞借克林索尔表达出的生与死的辩证哲学,与庄子"方生说"颇为接近。庄子主张"生死存亡之为一体者",他认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庄子也主张生死循环论即:"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庄子的循环论与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的发展论,区别在于庄子看到了死亡对新生的催发作用,而西方哲学一般只看到了死亡的消极性,在这点上黑塞是赞成庄子的:
"他(克林索尔)为自己碰杯,他赞美下沉,赞美死,这是庄子的音调。"
但黑塞对此又充满了怀疑,他借占星术士的声音反对道:
"一切对照都是假象:白与黑是假象,好与坏是假象,生与死是假象,只消干一个钟点累活,咬紧牙关熬一个钟点,人们就可以战胜假象的王国。"
作者言下之意好象在说:这一切痛苦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但克林索尔不愿过这种麻木的生活。所以,最后庄子思想占据了上风,克林索尔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杀,从容迎接死亡。
显然,这一时期的黑塞还只是吸收了庄子的辩证法,作为一个自认为是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他没法做到像庄子一样对世事不动声色、泯灭是非;同样即使在对待生死问题上,他也没有真正学到庄子的洒脱与超然。在中国的老庄看来生死本为一体,死也是归于自然,归于大道,所以是视死如归,坦然处之。而黑塞还是受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继续把死神描绘成手握镰刀砍入鲜红血肉的凶神恶煞。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