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社会:音乐可以消弭印度的种姓差异吗?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撰稿丨蔡心依
李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主题音乐《派的摇篮曲》,曾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来自远方、平静悠长的吟唱,像母亲般抚慰着游子疲惫的心灵。这首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原创歌曲,正是一首卡纳提克(Carnatic)音乐作品。借由《少年派》的故事,南印度古典音乐终于有机会被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背景的人们听到。
11月26日,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的《音乐作为社会镜像》讲座上,卡纳提克音乐家T.M.克里什那(Krishna)带我们走近了这项古老的艺术形式,并讲述了他用音乐力量促进社会平等的尝试。本场讲座由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赵悠主持,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讲师周欣参与了对谈。
谁在听什么音乐?某种音乐属于哪一类人?为什么有些音乐被认为更高雅?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折射出社会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文化权力的归属问题。
克里什那介绍了卡纳提克的历史源流、艺术理念,更提到人们应当正视并消除音乐实践中潜藏的种姓歧视——种姓制度被称为印度社会的痼疾,它不仅引发政治经济权利的不平等,还深植于本应纯粹、独立的音乐界。

音乐与社会:音乐可以消弭印度的种姓差异吗?


孟买·伽耶师利,卡纳提克音乐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主题曲演唱者,该作品曾获得第84届奥斯卡最佳歌曲提名。
卡纳提克音乐:被少数垄断的文化遗产
克里什那从孕育了卡纳提克音乐的历史背景讲起。事实上,卡纳提克是南印度古典音乐的音译,源自16世纪的毗奢耶那伽罗帝国。帝国在半岛南端壮大的同时,波斯人入侵了印度北部,印度音乐从此发展出两条泾渭分明的脉络:南方的卡纳提克和北方的印度斯坦。与北印度不同,南印度音乐很少受到波斯和伊斯兰文化影响。自诞生之初,卡纳提克的繁荣就与南印度统治阶层的支持密不可分,始终是流行于上流社会的“高雅文化”。

音乐与社会:音乐可以消弭印度的种姓差异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