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社会:音乐可以消弭印度的种姓差异吗?(4)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克里什那认为,回答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音乐由谁来表演,又有哪些人在听。
卡纳提克音乐会有严格的规范,听众背景相似、都是熟悉文化传统的“圈内人”。对此,克里什那评价道,许多印度人或许并不真心信奉宗教,但他们对围绕宗教衍生出的一系列复杂仪式无比忠实,这些仪式就变成了文化,将人和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卡纳提克的听众,也是如此。
克里什那问道,人们到底为什么来我的音乐会呢?是因为音乐,还是因为喜欢接触自己熟悉、能产生文化归属感的东西,还是单纯喜欢和一屋子看起来差不多、感觉亲近的人在一起?
于是,克里什那突破限制,走上印度街头,为普通大众表演卡纳提克——体验不总是令人愉悦。有一次,他演唱了二十多分钟,四个蹲在他面前的小孩,却全程紧紧堵住自己的耳朵;路人也叫他赶快停下来,认为他的歌声是噪音。这种待遇,对任何一个潜心研习数十年的艺术家来说,无疑都是沉重的打击。在克里什那看来,这也是为何“高雅艺术”习惯于高居殿堂,很少愿意暴露在公众审视下——置身于陌生的文化语境中,艺术家会变得极为脆弱。
卡纳提克音乐家克里什那在讲座现场。
不过,谈起这些经历,克里什那反而笑道:“为什么所有人都必须喜欢我的作品呢?”在他看来,人都有偏好或无法理解,甚至厌恶的音乐类型,他也不例外。重点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自己喜爱的音乐,能平等地欣赏、学习或表演它们。他强调,他并不在意卡纳提克音乐的传承,为了保护而保护意义不大,他更关心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的人。
音乐对人的生活有多重要呢?他分享了一个故事,在斯里兰卡某次动乱期间,甚至有村民在躲避轰炸的间隙,从掩体走出来继续歌舞。他自问,如果他在现场,只怕会以保住性命为第一要务。但对于逃无可逃的当地人来说,或许音乐能点燃他们的生命力,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
克里什那同样突破了卡纳提克作为“高雅艺术”的题材限制。卡纳提克是纯净、道德、有深度的,用词优美文雅。而克里什那创作了一首使用街头俚语、乍听有些粗鄙的卡纳提克作品。这首歌曲,真实反映了清奈北部居民艰难的生活处境。清奈北部多为污染严重的工业区,许多贫民无奈蜗居其间,却反而被居住在南部郊区的富人认为“危险”、“下流”。这种反差就好比一位昆曲艺术家把唱词改成嘻哈风,讲的是漂在深圳的三和大神。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