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本书环游地球︱纽约:《土生子札记》(3)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我无法接受两个事实,两者都同样难以通过想象去把握,一个事实是我很可能已被杀死。但另外一个事实是我已经准备好去杀人。我虽然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我的确已经明白:我的生命,我真正的生命,危在旦夕,不是由于别人会做什么,而是由于我内心的仇恨。
像鲍德温其他作品一样,这篇文章剖析了在社会不公的受害者内心导致仇恨的众多因素,他认为这种仇恨对受害者本人的危害,远大于对仇恨目标的危害,贫民窟商店门面的玻璃只是暂时被打碎,那些享受特权的个人和机构将会长存不衰。
导致鲍德温和家人的隔阂,和美国文化的隔阂,还有一个原因,即他在十几岁的时候认识到自己是同性恋。同他之前的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和朱娜·巴恩斯(Djuna Barnes)一样,他在二十四岁时移居巴黎,寻找一个更加自由的环境,他最终永久性地定居法国。虽然人们总是将鲍德温置于纯粹的美国背景下解读,但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一个世界文学作家的时候,新的视角就会出现,当他作为一个在域外生活的美国人的时候,他获得了作家的自我意识。《土生子札记》最后四篇文章的背景都在法国。其中第一篇《塞纳河上的邂逅:黑色遇见褐色》讲述他作为黑人和作为美国人的双重身份。在巴黎,富有同情心的法国人对他屈尊俯就,这些法国人“认为所有的黑人都来自美国,他们俯仰吹号,舞步细碎,其实都已遍体鳞伤,深藏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痛苦,是法兰西共和国所有的荣耀叠加在一起也无法治愈的”。
他也认识了一些来自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学生,意识到他和他们迥然不同:“他们彼此面对,黑人和非洲人,隔着三百年的鸿沟。”逐渐地,他在疏离和漂泊中找到了自己身上的美国性的精髓,在他移居法国之前从未意识到过。
在这篇文章的末尾,他谈到美国侨民:“然而终有一天他将再次面对自己的家……时间最终带给美国人的,将是他们自己的身份。正是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旅途中,在这同一只船里,美国黑人将与自己和解,将与他之前成千上万缄口结舌的黑人和解。”鲍德温没有再回美国定居,只是在参加民权活动的时候偶尔回家看看。他和他的伴侣伯纳德·哈塞尔(Bernard Hassell)最终定居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在那里他接待了众多的朋友和艺术家、音乐家(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和妮娜·西蒙妮[Nina Simone]经常来这里待一段时间)和作家——其中包括翻译了他的戏剧《阿门角》(The Amen Corner)的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